“由周公那樣的聖人來治國,這不是吾等數百年來的追求麼?”
“為何今日實現了,卻惶惶不安?”
被陸賈一語點明白後,氣氛變得熱絡,儒生們開始興奮起來,對這件事的熱情度空前高漲!
他們要參與進去,讓自己留名,也籍此躋身。
“攝政他不止是儒家所推崇的聖人……”
陸賈口乾舌燥,但卻心懷欣慰,他這幾個月可不是白忙活的,他所學甚雜,也不似一般儒生那麼心胸狹隘,不能容其他學派。
故陸賈很清楚,聖人治國,這不僅是儒家的夙願,更是諸子百家的夢想。
道、法、墨,各家也都推出了自己的聖人形象,這些聖人的身上,體現了各學派的最高理想……
墨家是個無條件犧牲自己成全天下的學派,他們崇尚大禹,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哪怕是摩禿頭頂、走壞腳跟也要為天下治水,好似從來沒有個人私慾,把身心和靈魂,全部奉獻給天下。
墨子說,這樣的人,才能稱之為為聖!
黑夫入咸陽後,表現得一心為公,絕無私慾,連“無我”的宣言都出來了,對新故秦人,好歹做到了一視同仁,甚至還重用了張蒼、陸賈、蕭何、叔孫通、韓信這一大批關東人,更勿論,他還是拯救了墨家最後幾名弟子的恩公。
法家也有聖人,他們的聖人是以法為核心的,韓非子推崇絕對專制的獨裁君主,既要心狠手辣又要心機深沉,用法術勢的配合和高超的權謀,才能一統天下,最終體天道而立法。
而黑夫的真實面目,不就是這樣麼?
雖然各家相互認為對方的聖人不是真聖,但巧合的是,除了莊子心目中的聖人太過出世,黑夫沾不上邊外,其餘諸子理想中的“聖人”,他竟是幾乎佔全了。
這便是陸賈認定黑夫為主,選擇為之效命的原因。
“如此聖人,可為天下師,故方設三上公,而攝政居太師之位。”
“攝政不僅要再度平定天下,更要承三代之學,承秦之法,集百家之智,以教化天下!”
君主與聖賢將融為一體,百家的政治理想,將在他一個人身上匯合,諸夏的和平興盛,將籍由他來確立。
這是秦始皇帝,都未能做到的事,也是這十多年,有識之士最大的遺憾。
而攝政的後代,不管他們仍是“攝政”,還是真正成為天子、皇帝,都被冠以“聖人之後”的名號!
黑夫越是將“聖人”的形象維持拔高到極致,越是能得諸子百家及天下人的推崇,對其子孫就越是有利……
這就是陸賈為黑夫擬定的政治藍圖,與叔孫通的設想,還略有不同!
“今日方知,陸君何以為奉常。”
在群儒興奮的查閱經典,為攝政的封公典禮貢獻智謀時,叔孫通走過來,朝陸賈作揖,歎服不已。
聖人,嘖,這才是彩虹高階屁啊。
“叔孫也不賴。”
二人一笑,恰在此時,外面有謁者來宣佈了一條大訊息:
“攝政封爵已定!”
所有人都轉過頭,屏息以待,陸賈甚至心裡暗暗期盼:“千萬不要是包公……”
“封爵為:夏公!”
……
PS:今天只有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