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將沒有,那是國民軍,官太太們愛玩的,屬於舊社會毒瘤(八四才復活),紙牌賭博的有,藏家裡玩,一般人玩牌就貼紙鬍子或彈波籮(彈腦門兒)。
其它就是逛,幾個大商店、百貨樓、公園,就那麼些地方,要有個萬大廣場之類,怕是要樂死。
所以去一個地方和現在一樣,人多。
燈會猶甚,雖說現在城市人口不多,但對於一年只存在半月的工藝展覽,大部分人都會去參觀一次,那真是烏壓壓人擠人,腳踏車綿延停到幾條街開外。
舉行都是在青羊道觀隔壁文化公園,對於人們而言早已熟悉各個角落,畢竟全城就幾公園。
除上燈時分觀賞各燈,逛燈會最重要環節就是小吃。
騰飛前,來參予的小吃都是各地正宗的單位、館子、祖傳攤子等,令人懷念,好幾十個攤位充斥著熱鬧景象,四大名鴨、兩大水餃、糖餅兒、糖麵人、麻餅、麻湯、油茶散子、軍屯鍋盔、三大炮、張涼粉、過橋米線等等等等。
還沒攤位承包制,吃到的都比較正宗,比如米線這邊也有店,但芸蘭會專門派人參加,為的是對得起地域品牌,和以後只為掙錢是兩碼事。
任何事物總是得到一些進步,同時也會失去一些東西。
過年嘛,兒童多多少少身上有一毛幾毛或幾塊,燈會里最易掙小孩錢的無疑是糖餅兒攤,是私人性質,至少七八家,糖麵人沒法比,生意差些,只能看不能吃不屬小孩首選。
糖餅兒是紅糖配飴糖熬製(好像已歸文化物質遺產啥的),手藝人用小勺倒、刻出圖案。
按二、三、五分收費,三五分是轉盤,五分的才有龍,轉板平面是帶有點翹拱的,絕大部分只會轉到桃子、小鳥這些,想停龍上……機率極低。
若舉條龍在手上,兒童間的回頭率會陡升,比龍更牛叉的是花籃,不過,絕大部分轉板上無此項,因為製作它太費時間,及大多老闆沒有這手藝,它……是立體的、需拼湊幾部分才能完成。
轉到龍從材料來說,老闆也不會虧的,只是會多耽擱他時間,他們倒一條龍得花五到十分鐘。
兩分是摸字,百家姓前六十四字分兩邊為楚河漢界,摸五個不過河,倒個馬給你,六個魚,七個鳳,八個龍,也難,五個前過河了就倒個拇指蓋大的糖餅給你作安慰,每邊三十二個字,往往摸袋裡只有二十五字左右,無商不奸,並非虛言。
摸字另一玩法是摸一個,按摸出字對應紙上規則,一至十幾個糖餅,摸中趙字五十個。
兩種玩法都是迎合投機心理,讓你以小搏大,賺的肯定是老闆。
小見幾個都圍著摸過河,最多一次才四個未過河,紛紛鎩羽,得了幾個糖餅。
換玩法,給一毛都可以摸一次,試試手氣,就一花摸到個錢字,除趙字最好的了,十五個。再補幾分,一人倒上個牛眼睛,撤。
牛眼晴挺有意思,先倒一糖餅,待幾秒要冷卻前,壓平,壓至較薄,再中間倒上一滴馬上剷起,已快燙穿,小孩拿起兩面翻以免漏掉,待中間要冷卻時,一吹,鼓起很大一個泡,想成功吹出需要點技術和耐心,顯擺一番再慢慢吃掉。
才吃餃子沒多久,兩家大人對吃食興趣不大,坐圍廊裡聊天等天黑看燈。
幾個小鬼好不容易碰到那麼多好吃的在一塊兒,那肯定得嘗下,但都不餓,只能選不佔肚子的。
人人都有錢在身,可選的很少,基本都能當主食,一人一碗旋子涼粉吧,痠麻辣……吃得不停抽吸氣。
再站在x鴨子攤大滷鍋邊,我吸……啊吸……再吸,嗯,香……吸夠味,自己吃不下啥了,給各自父母一人買個鴨翅膀送去。
各色花燈在歡快中亮起,新的一年也到來了。
喜歡神魔笑球道請大家收藏:()神魔笑球道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