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秀承諾晚上有好菜吃,她回家後,去奶孃那兒抱了一刻鐘的小天明,親了親兒子的小臉蛋後,便帶著桃紅去了廚房。
廚娘們起初對她親自下廚還有些擔驚受怕,但在府上做了一段日子後,算是對自家夫人有了全新的瞭解。見她進廚房,不僅不再是一副唯唯諾諾小心翼翼的模樣,反而很自然的同她打招呼,然後躍躍欲試的期待她手上出的新菜品。
文秀下廚幾乎沒做過重樣的,每次的菜式和菜色都很新鮮,總是讓廚娘們眼前一亮,而且都認真觀察,努力把廚藝給學到手。
“夫人,火鍋店的夥計送來了一副豬下水,說是你特意吩咐送來的。”
文秀前腳踏進廚房,後腳便有小廝送了一副豬下水進來,然後恭敬的走到她旁邊稟道。
桃紅和廚娘不是沒見過豬下水,文秀也不是頭一次買豬下水吃,但三人瞧著豬下水沒有肥腸,便有些納悶兒了。
豬心、豬肚、豬舌頭,這三樣能怎麼吃?
文秀正在挑選適合今晚菜式的蔬菜,聽見小廝的話,頭也沒回,吩咐道:“交給廚娘吧。”然後又對廚娘吩咐道:“清洗幹淨,像煮肥腸一樣焯水、煮熟,切條備用。”
廚娘得了吩咐,兩人接過豬下水,便去舀水清洗了。
桃紅見文秀挑選了胡蘿蔔、木耳、黃花菜、香菇、豆腐幹等輔材,雙眼放光的問道:“夫人,你這是準備做什麼呢?”
文秀將挑選好的輔材遞給她,笑著道:“胡蘿蔔切絲,木耳摘頭,黃花菜挑揀雜草、香菇切片、豆腐幹切片,只可惜,這季節少了兩三樣東西,你按我說的切,我跟你講做什麼。”
“好啊!”
桃紅答應的相當爽快利落,笑呵呵的將東西揭了過去,挑挑撿撿後,從爐子裡舀了熱水將材料洗幹淨,便開始使刀了。
桃紅打小就學會了做菜,跟著文秀學做菜後,又時不時的切菜炒菜練習,刀工雖趕不上文秀,但也相差無幾,所以按文秀的要求切起來是相當容易。
文秀見她切的認真,便跟她講起今晚要做的菜呢。
——什錦菜!
蜀地的宴席中有一道幾乎家家擺宴都會端上桌的一道菜,不放辣椒,不放菜籽油,用豬油化水烹飪,加上豬心、豬肚、豬舌頭以及各種輔材,最後類似大雜燴一般端上桌,這便是蜀地人眼中的“三鮮”。
“三鮮”其實囊括的是豬心豬肚豬舌,而對輔材卻沒有涵蓋,是以,有些地方又把這道菜叫做“什錦菜”。
什錦菜裡的材料根據季節不同,時令的蔬菜不同,最後出鍋的菜稍微有所差異,但是大同小異,是一道很適合老人小孩的一道菜。
文秀記得,隨著人們生活的日益提高,三鮮中不僅只放豬心豬肚豬舌了,還會放一些蝦餃、火腿腸什麼的進去,而在蔬菜的選擇上,便削減了不少。
文秀去年打算做一些火腿腸給孩子們吃的,但是因為各種原因,最後連臘腸都是從西塘村帶回來的,而非親手醃製。
今晚的什錦菜裡,除了老三樣外,蝦餃火腿腸是沒得吃了。
蝦餃火腿腸這種後現代的東西,文秀自然不會同桃紅講,只是把什錦菜的選材和做法告知了她。
桃紅聽的心潮澎湃,恨不得現在就請夫人開始做,她好跟著學,手上的動作情不自禁的便快了些,歡喜的道:“夫人,雖然你還沒做,但是聽的我都饞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