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軍已到,北上夾擊,小陳收。”
明碼電報只有十一個字,蘊藏的含義卻十分重大。
陳浩將其寫下來複述了一遍。
趙剛充分的展現出了他的質疑精神:“這份明碼電報是不是日軍發出來的?”
明碼電報自然是誰都可以發,誰也可以收到的。
不排除有這種可能。
指揮室裡眾人都在沉默思考。
趙剛接著說:“我們北面是第四旅團的山下聯隊,他們是圍攻我軍的生力軍,之前就屬他們進攻的最狠。
日軍發現打了半天,七次進攻都沒有拿下陣地。是不是想要透過電報誘騙我們走出陣地?”
他的質疑贏得了一部分參謀的認可。
透過抓捕的偽軍俘虜,對於各個方向上的日軍都有所瞭解。
東西和南邊日軍實力薄弱,都是佯攻牽制他們兵力的。
唯獨北面的進攻勢頭一直不減,一整個步兵聯隊的猛烈進攻,給予的壓力還是非常強的。
只是因為與他們正面抗衡的獨立團,人手一支突擊步槍的配置,子彈十分充足,火力猛的一塌糊塗。
依靠著防禦工事防守,輕鬆的挫敗了日軍一次又一次的進攻。
就連日軍此次發起的總攻,別看規模聲勢非常浩大,實際上仍然不足以打下獨立團的陣地。
要不然李雲龍早就著急的去指揮了,也不可能把大量的心思放在反擊上。
“你的看法呢?”
聽了趙剛的分析,李雲龍又問陳浩的意見。
實際上連他自己都沒察覺,他越來越習慣依靠陳浩的判斷。
總覺得下重要決定前,沒有陳浩的判斷分析就少了些滋味,心裡面不踏實。
正在思考的陳浩被叫醒,他沒有辜負李雲龍的期望:“這份電報是可信的,因為日軍不可能知道,收電報的是我。”
三八六旅的陳大旅長跟他同姓,為了加以區別,加之陳浩更為年輕一些,總部的首長有時候會叫他小陳。
這足可以證明了。
“好像是這樣。”李雲龍若有所思的點點頭,轉過身來到彈藥箱旁,手在上面的地圖上比劃了一下。
他斷言道:“是咱們的大旅長來了,一定是帶領七七二團急行軍趕來的,時間路程基本都能對得上。”
八路軍戰士趕路快,尤其對於山路情況比較熟悉,戰士們就走得更快了,就像是有一雙鐵腳掌似的。
可以說光憑雙腿趕路,整個華國各個武裝勢力沒有能超過他們的。
既然確定了援軍已經趕來,那麼接下來擺上桌的問題就是:要不要主動發起進攻,配合外線打?
團部的一個參謀說:“天馬上就要黑了,支援的部隊急行軍趕來,戰鬥力一定下降的厲害。
此時發動進攻對我軍來說並無好處,無論如何都應該等到天亮再說。”
他的想法得到了部分人的認同。
獨立團的戰士們普遍有夜盲症,太陽下山後烏漆抹黑的連敵人都看不見,打仗就更別提了。
這種情況在日軍那裡比較少一些,獨立團如果大股進攻發起夜戰,日軍恐怕做夢都能笑醒。
陳浩淡然說:“現在天還沒完全黑,何況我們還有一些照明彈,湊合湊合小打一場不成問題。
關鍵在於這份明碼電報一發出來,日軍已經知道我們的援軍趕到了。
此時我們發起進攻,還具備一定的突然性。時間拉得越長,日軍準備的就越充分。
陳大旅長帶領部隊急行軍趕來的突然性,就會蕩然無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