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從未交換過關於船隻啟航、路線、裝載情況以及到港時間等任何資訊。
甚至連發現敵方潛艇這樣的事也互不通知,導致雙邊商船和艦隊都前赴後繼的送快遞。
在同一地域擊沉了兩波運輸船的美利堅海軍:媽的,日本人居然不長記性。
日本在二戰中未能研製出一種高效的雷達,部分也要歸咎於兩軍之間的爭鬥。
美利堅的雷達專家們在一份戰後的報告中指出:
「日本的軍事首腦們必須受到嚴厲的批評,他們使陸軍和海軍的研究開發以及生產工作一直處於完全隔離的狀態。
日本缺乏擁有足夠技能來從事雷達研究的科學家,然而他們竟然還堅持在兩軍中,進行各自為政的秘密研究。
企圖用不到一半的人來完成全部的任務,這種事倍功半的方式真是愚蠢到了極點。」
這句評價是中肯的,海陸軍總是愚蠢的在內鬥。
不給對方使絆子,就渾身不自在。
陸軍掌握著最高的軍事徵募權力,因此它總是不客氣地把那些技術熟練的飛機制造工人,統統徵到自己的序列之下。
特別是那些原本在給海軍生產物資的工廠中工作的人。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大約四千五百名九州飛機制造公司的工人受到了徵召,佔到全廠僱員的一半。
並且陸軍和海軍似乎都很樂於讓它們的供應廠家,生產用途相同但卻形狀各異的產品。
即使是生產一個螺釘,陸軍可能要造成左旋的,而海軍則要造成右旋的來表示與其不同。
到了1943年底,日本的工業已經極度混亂。
就在中途島戰役後不久,海軍少將高木礎吉大膽地向海軍軍令部提出:
「日本勝利的唯一希望,就在於陸軍和海軍在一個最高指揮部之下采取聯合行動。」
但這記警鐘並未得到應有的重視。
在那之後,海陸兩軍仍一無既往,拒絕進行任何實際的合作。
以至於在得知阿留申群島的大敗後,裕仁天皇陷入了很深的困惑。
他非常天真地問他的侍衛官:「難道海軍和陸軍之間真的水火不容嗎?如果它們之間存在摩擦的話,我們就難以贏得戰爭的勝利。」
至少裕仁的這個結論是絕對正確的。
由於陸軍和海軍之間齟齬不斷,兵力不足、軍備貴乏的「大日本帝國」,無可挽回地逐漸滑上了通向失敗的不歸之路。
石井芸江大左沒有一雙看透未來的眼睛,但就目前日本海陸軍刻在骨子裡的矛盾,他對此行並不積極。
陸軍求到了他們海軍頭上,小樣兒不拿捏死你,爺就不是海軍人。
戰爭的硝煙味,乘著東風吹到了仰光。
有錢的富戶、聰明人都已經在往外逃了,原來繁華的街道也變得十分蕭瑟,少數幾個行人步履匆匆。
在仰光逗留了兩個多月的石井芸江,對此還有點不太習慣。
「陸軍那些混蛋,一敗再敗,繁華的城市都要被他們拖累變成戰場了。」
消磨了一個多小時,意興闌珊的石井芸江坐車來到了十五軍司令部。
讓陸軍那些馬鹿等他一個小時,就當是下馬威了。
「是海軍的石井大左嗎?指揮部昨天已經轉移到防空洞辦公了,請您跟我來。」
等候接待他的中尉如是說道。
「混蛋!」
石井芸江忍不住噴出了一句髒話,他居然被陸軍的那些馬鹿給耍了!
到底是誰在求誰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