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只要看過地圖,他就不得不承認,炸掉了橋日軍確實難以踏足怒江東岸,他們想要打回怒江西岸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江水湍流,加上日軍在西岸構築防守工事,反攻部隊搶灘登陸要被扒層皮。
雲南多山,道路險峻,防守一方只需依託地形,便可以成為一塊難以下嘴的硬骨頭,進攻部隊得大出血不可。
隔著怒江補給運輸困難加倍,日軍的飛機只需稍加襲擊,還得被扒一層皮。
三層因素下來,西岸日軍雖僅有兩萬多人,卻足以輕鬆阻擋十萬大軍進攻。
正常來說,反攻怕是遙遙無期。
事實正如戴按瀾的判斷,在四四年日軍日落西山之時,遠征軍發起了強渡怒江戰役。
一共投入了兩萬多人,傷亡七千七,其中四千人犧牲,犧牲人數超過了負傷人數。
斃敵1250人,敵我傷亡比例是1:6
後面反攻騰衝的戰鬥更加血腥,傷亡數字更大,還是建立在遠征軍得到大批的美械裝備。
火力大大加強的同時,還有美國空軍配合,擁有絕對的優勢。
“這次我們怕是幫不了多少。”戴按瀾眉頭緊鎖說。
杜律明無所謂的說:“我們仰裝發起反攻,牽制日軍部分兵力不敢動彈,就可以視作完成了承諾。
如果他們願意給的多些,我們還可以聯絡美國人派出飛機轟炸一下子。”
在杜律明看來這就是一筆生意,得到軍火付出勞動。
誰都不欠誰的。
羅卓英頗為認同:“說的是,他們願意出多少,咱們幹多少。這場仗是他們主動挑起來的,胃口太大最後撐死自己,那也怪不了別人。”
受過恩惠的戴按瀾對川軍團頗有好感。
他將趕走日寇視為畢生的志向,不管誰打日本人,他都願意提供幫助。
對於兩位上官的話,戴按瀾心中很不認可。
中間趁機抽身,戴按瀾派出親信去給川軍團發報。
不僅將無力提供太多幫助的實際情況如實告知,還勸說陳浩三思而後行。
可是有一整套計劃的陳浩,哪裡會聽他的勸說。
再次發來電報同意贈送一批武器彈藥,換取怒江東岸遠征軍對日軍的牽制。
至於美國人的空軍增援,就大可不必了。
收到電報的戴按瀾,思索許久後,再次發出電報,將五十五師團在騰衝一帶的情報,兵力部署全部告知。
這是他唯一能夠提供幫助的了。
與此同時,在得知武器會後續透過美國人的運輸機運來,由美國人擔保交易,羅桌英率先履行了交易。
部署在怒江東岸的三十六師,收集渡船做出一副渡江返攻的架勢。
以此虛張聲勢,贏得西岸日軍的重視,加緊調集兵力防守。
雖然日軍並不認為剛剛被重創的遠征軍,還有能力組織起來反攻,重新奪回騰衝。
就在密切關注動態的戴按瀾,認為三十六師的作為有意義時,從曼德勒傳來的訊息差點讓他破防。
川軍團不僅大張旗鼓的派軍北上,還召開記者會邀請各國記者隨軍採訪。
他們是生怕日軍不知道啊!
這又唱的是哪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