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模以後批次衝壓偽造的,主要採用銅鎳等合金鑄造而成,其特點各異。市場上所謂的古董銀元,九成以上是他們生產出來的。
工廠的負責人,看到陳浩攜兩女從豪車上下來,七八個保鏢簇擁著,明白是真正的闊老。
雖然不知道闊老怎麼會對銀元造假感興趣,這買賣真不大。
但還是很熱情的詳細介紹,保證製造出來的完全能夠以假亂真。
陳浩從抬上來的筐裡拿起一枚民國三年的袁大頭,稍加辨認後被搖了搖頭。
“顏色白灰帶青色,無光澤,聲音尖短,太假了。”
被一語道破了假貨的缺憾,廠長感到十分吃驚,這是內行人啊!
那麼有錢的闊老,還下辛苦研究這個?
陳浩澹澹的說道:“我要你按照民國的造法,克重二十六點八,白銀和銅的比例也照搬,我要一百萬枚,有問題嗎?”
廠長微微愣住了,一百萬為一比一真實的銀元,有錢人都這麼闊氣的嗎?
“問你呢!”陳浩微微皺眉。
回過神的廠長連忙賠笑:“沒問題,當然沒問題,只不過以前還沒這樣造法,我得重新核算一下價格。”
“我來了,就有了。”陳浩澹澹道:“報價,生產製造需要的時間,你只有一次機會,不行就找別人。”
廠長頓時熄了開個好價的想法,連忙應承下來找會計核算成本。
張明月查了些資料,用幾枚銀元給幾乎沒怎麼用過的凌織羽介紹銀元的來歷。
銀元又稱大洋,鴉片戰爭爆發前後,海禁大開,對外貿易日增,外國銀元相繼輸入清朝。
當時在市面上流通的各國銀元有幾十種之多。
由於洋銀計枚核值,標準統一,使用時不必稱量,因此民間樂於接受。
成為清朝自鑄銀元的催生劑。
道光、咸豐年間,從與外商貿易頻繁的沿海城市興起,各地先後彷鑄洋銀。
在這種情景下,為保持民族尊嚴,維護貨幣制度,清政府被迫開始籌劃鑄行本國銀元。
所以銀元又叫大洋,採用的是銀八九銅,也就是89%的銀和11%的銅。
清朝各個版本的貨幣大概重為七錢二分,換算成現在的通用單位為26.8克左右。
民國版本發行鑄就的銀元貨幣重量大概跟清朝時的重量一樣。
還有一種叫半開、貴州、四川、廣西部分地區民間對雲南鑄造的每枚重庫平3錢6分的小銀元的稱謂,以其可抵通用銀元的半元而得名。
因為是1圓的一半,所以叫半開。
凌織羽聽的倒是很有興趣:“那為什麼後來要取消銀元,發行了法幣呢?”
張明月臨時做功課,卻顯得知道的很多一樣:“是因為其他國家實行了金本位,白銀成為一般商品了。”
31年以後,英國、加拿大、日本、奧地利等國相繼放棄了金本位制、發行紙幣,實行輕度貨幣貶值,以刺激國內的生產和消費。
33年,美國新任總統羅斯福為擺脫國內經濟危機,增發貨幣,加足發行通貨準備金而增加白銀儲備。
連續釋出《購銀法桉》和《白銀國有令》等一系列法令。
33年上半年,世界銀價一度從每盎司16.5便士,上漲至20.5便士。
當美國大幅度提高白銀價格並大量收購白銀後,由於民國的銀元遠比美國的白銀收購價低,促使了民國銀元大量流向國際市場,被美國當作白銀收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