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有三種選擇:罐頭類的標準食品,金屬貨幣銀元,再或者發行紙幣。
陳浩首先排除了一種:“食品雖然對我們有利,成本不高,而且是必需品,軍人可以用來以物易物,本地百姓也會接受。
但是不方便攜帶這一條,就是最要命的。放下心有牽掛,天天揹著還怎麼打仗?”
張明月對此非常認同:“以物易物是倒退,還是要發貨幣的。”
趴在懷裡的凌織羽扭動了下身子,她很想參與進來,想想便說道:“那就發行紙幣了,設定防偽找印刷廠印刷,在這現代不是很容易的嗎?”
來到現在時間長了,凌織羽便知道當初陳浩拿出來的日元假鈔是哪兒來的。
凌織羽還特地去參觀了代工的工廠,知道自己的祖國是死在哪了。
用現代的技術彷造幾十年前的錢,輸得一點不冤。
張明月想起來了:“自己發行鈔票,帶過去怕是很難讓人認同,做生意的商人、平民百姓都不收,軍人拿著也就如廢紙一樣。
強行交易,怕是有強買強賣之嫌,反而不得人心。
緬甸是原來英國的殖民,對英鎊的接受度應該較強,我們印一批當時的假鈔英鎊好了。”
這主意不錯,陳浩很是心動,一個印刷成本就能讓紙頂真金白銀花。
英鎊背書的可是當年的日不落帝國,信譽度就如同當前的美元。
陳浩記得緬甸一八八六年被劃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英國人在緬甸設立銀行,但只是分行,總行在印度。
英屬銀行透過貸款等形式發行貨幣,稱謂與印度“盧比”相同。
他完全可以找到緬甸的盧比,印刷一批跟本地人交易。
只是轉念一想,這東西日本人控制的區域不認。日軍入侵緬甸以後,廢止英屬銀行,發行新貨幣。
就好比華北日統區的偽鈔一樣,用鈔票貶值的方式,掠奪本地的財產資源。
幾年後,日本戰敗退出,英國再次侵入,又廢止了日本發行的貨幣,重新啟用“盧比”。
貨幣是一個國家主權的象徵,緬甸貨幣就這樣在一個漫長時間段任憑蹂躪。
還有一點,緬甸盧比的印刷製造手段,仍然被英國人掌握。
以英國老的大缺大德,他們是真能印刷出一大批來,跑到緬甸市場上掃物資,製造透過膨脹。
所以印刷緬甸盧比,頂多也是一時之計,以後肯定是要取代的。
“從遠征軍改編來的那一批人,在國內領軍餉是法幣,法幣的貶值你們也知道,怕是對紙幣還存有戒心。”
陳浩把自己代入到普通將士的身份中琢磨了一下,提議說:“你們兩個覺得,咱造一批銀元發軍餉如何?”
“也好,在法幣貶值的時候,銀元相對保值,購買力跌的不多,人們還是很願意持有的。”
張明月十分贊同,他老爹當初撈錢就很願意兌換成銀元,黃金,存放在地窖裡,說能保家族一世富貴。
只是他們搞事把日本人往死裡得罪,老爹只能跑路到關裡。
關裡的戰爭結束了,要是沒能跑到國外,也是沒啥富貴了。
張明月有心想回去見見老爹,可老公當前要做大事,只能暫且藏在心裡等以後再說。
一個電話安排下去,便有人馬不停蹄的尋找。
下午的時候他們來到一家鑄造廠,鑄造廠原來鑄造過一批銀元,不過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