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兵高手,專門以多欺少,專門以強凌弱,就像石頭打雞蛋,看上去特不像高手。
正應對了團座所說:打仗,以強凌弱才是王道。
此戰首要的目標,在於摧毀日軍指揮中樞,於是戰車部隊冒奇險,迂迴到正面敵人的身後直接進攻曼德勒。
兵貴精不貴多,利用科技優勢,部隊以一敵五。
第二三句無疑是最好的總結。
最後一句,視線放在正面戰場上便會明白了。
進攻之前,火力連的火箭炮對敵陣地飽和式的打擊。
連大地上的土都被翻過一遍,陣地上的防禦工事,如鐵絲網一類的被摧毀殆盡。
緊接著是步戰車打頭,利用自身強絕的防護力,將敵人所有的反擊擋住迅速的衝上陣地,車上搭載士兵下來沿著壕溝清剿殘敵。
後面的步兵則從容的衝上陣地,加入到清剿敵人的戰鬥中,很快便可以將一塊陣地徹底奪走。
驗證了進攻需要炮兵和裝甲車的話。
如果僅僅是步兵進攻,眾人就是沒打過,也見過聽過,速度慢不說,傷亡絕對小不了。
另外憑藉步戰車可以兩棲作戰的優勢,以及戰場夾在兩河之間的特點,川軍團將沿河的日軍陣地當成了突破口。
一支從正面進攻牽制,一支從江河面上搶灘登陸。
日軍此前並沒有想到敵人會從江上進攻,所以並未構築物針對江面上的防禦工事。
加上遭到兩面的夾擊,即使抱著必死的決心堅守,也只能眼睜睜看著裝甲車衝上來,步兵端著自動步槍下車幹掉他們。
丟掉一個角的陣地,緊鄰的陣地就會陷入兩面夾擊的境地,一條線上的陣地都會動搖。
川軍團的打法如抽絲剝繭,一點一點蠶食日軍的陣地,並且吃掉陣地上的有生力量。
關鍵是面對這樣的進攻,日軍急破了腦袋也毫無辦法。
最好的反坦克武器就是坦克本身,然而對於普通步兵來說坦克就是一個無法逾越的夢魔。
炮偵雷達鎖定,炮兵快速摧毀,日軍的火炮在開炮後一分鐘內不轉移,必定會被摧毀。
在如此打擊下,此前還能打出不小聲勢的幾十門火炮,已經損失了多半,剩下的也不敢頻繁露頭。
軍官們鼓勵昭和男兒要做個勇敢的帝國勇士。
“快,衝上去幹掉那輛戰車!”
日軍的香瓜手榴彈無法像木柄手榴彈做成集束手榴彈,不過在諾門凱會戰吃過虧後,日軍搞出了一些歪門邪道的反坦克武器。
例如三式反坦克手榴彈,手榴彈整體為圓錐形,由麻布包裹著的外罩,引信,鋼製椎體以及爆炸藥構成。
當扔出去的反坦克手榴彈頭部撞到坦克表面時,位於尾部的引信就會因為慣性作用而被觸發,最終引爆整個手榴彈,
可這就像一枚榴彈在裝甲邊上爆開,缺乏穿甲能力,不痛不癢威力差強人意。
還有一種昭和男兒快樂棒——反坦克刺雷。
在一根長杆前端裝有圓錐形雷體,最前端還有尖刺,使用者手持長桿直刺坦克裝甲。
這種外形與作戰方式,不由讓人懷疑是冷兵器時代穿越而來的武器,並被冠以一個非常貼切的名稱——突刺爆雷。
刺雷的作戰方式與日軍崇尚的”白刃突擊”如出一轍。
日軍士兵首先以水平狀態大力撞擊裝甲,觸發引信,引爆雷體,進而摧毀目標。
由於使用瞬發引信,使用者根本沒有時間退出爆炸殺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