嗶嘀閣
如果打仗是做生意買賣,當然要用最小的代價,獲得最高的收益。
陳浩用一句反問,解決了他的疑問:
“時間拖得久了,敵人難道不會增援?”
王雲山愣了一下,想明白後心悅誠服的點了點頭。
在此時整個緬甸,除川軍團以外,十萬日軍放眼望去已經沒有像樣的對手。 So
英國老被趕到了印度,華夏遠征軍有撤回國的,也有被追趕到野人山裡,掙扎著往回走的。
川軍團沒有任何盟友支援。
擊敗了日軍第五十六師團,日軍還可以調遣第十八師團,三十三師團,五十五師團。
他們馬上便可以調遣更多的兵力,對川軍團形成包夾之勢。
一個人能打幾根釘?
以三千人的團,對抗十萬大軍。
就算陳浩是張遼,有嚴密指揮體系的日軍也不是孫十萬。
好在情況還不是那麼糟糕,日軍的十萬大軍分散在緬甸各處,不可能立刻全部集結起來匯聚到曼德勒。
那麼便留給了陳浩各個擊破的機會。
用川軍團強大的戰鬥力,在區域性戰場形成戰力優勢。
日軍第五十六師團便是錯誤的估計了他們的戰鬥力,所以落得了如此的下場。
對於戰爭的戰略,陳浩總結了一點心得,他有心培養更多能夠獨當一面的指揮官,便說給車上的眾人聽。
“記住了,打仗,以強凌弱才是王道,永遠以多欺少,永遠恃強凌弱才能贏的勝利。
一地一城的損失不算啥,部隊都傷亡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作戰目標一定要達成。
我們擁有科技的優勢,兵貴精,不貴多。要做到能對抗同等數量的五倍敵人。
還有,士兵手中的武器很多情況下只是自衛武器,進攻還是得靠裝甲部隊、空軍和火炮。”
陳浩的幾句話直指戰爭的根本,就如孫子兵法與古典戰爭一般。
無論是有幸念過大學的孟煩了,還是從黃埔軍校畢業的參謀王雲山,都還是第一次聽聞。
他們沉默不語,在心中默默的品味著這幾句話。
自古被人銘記吹噓的戰爭,是以少勝多,以弱勝強,軍人受到的教育也是以弱勝強為榮。
可真的就對嗎?
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確實十分優秀,但並不是真正用兵高手。
真正的用兵高手,是每戰不出意外,戰勝容易戰勝的敵人,戰勝已經失敗的敵人。
用兵高手,所取得勝利都是理所當然的,就像大石頭去打小雞蛋。
因此呢,這樣的高手,往往是默默無聞的,無智名,無勇功。
用兵高手,就是以十個打一個的那種人。
用兵高手,關鍵在於創造出條件:以己方10個人去打對方1個,這樣才能每戰必勝,這樣子才能不出差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