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完全有資格擔任少校。
完了得找機會火速提把,更是得給那些不開眼的見識見識。
順我者昌,好處大大的有。
逆我者亡,俘虜待遇減半,還要羨慕昔日的同僚,受精神折磨。
暫時結束了紛爭,陳浩同英國人來到機場,接收他的戰利品。
英國對於緬甸的殖民,還停留在較為原始的階段。
將緬甸視為原材料的出產國,和工業產品的傾銷國。
緬甸人把資源換成了錢,又用錢買到了先進的工業產品,好像是賺大了。
英國人獲得了價格低廉的原材料,這造成利潤可觀的工業產品,賣出去賺了一筆錢。
如此一進一出看似雙贏,實則是英國人贏兩次,簡稱贏麻了。
不過要論殖民經濟,還是英國老的表兄弟美國老青出於藍勝於藍。
大量扶持親美政府,控制被殖民國家的支柱產業,利用金融霸權大把大把撈錢。
肥了一群買辦精英,底層的平民百姓仍然生活在水深火熱中。
關鍵是美國老還能裝得自己像聖潔的白蓮花。
像英國老直接殖民掠奪的,手段顯得粗糙了。
收回飛遠的思緒,陳浩揉搓攥在手裡的金沙,詢問少校金礦的具體情況。
叢林裡無緣無故修一個機場,閒得發慌也不是那麼幹的。
機場附近有一座大型金礦,去年年產金沙三十多噸,挖了礦的工人有幾千人,甚至圍繞著礦產經濟形成了一座小鎮。
為了防止金沙在運輸過程中被游擊隊襲擊,所以平整修建了一處機場,方便運輸黃金的飛機降落。
當然,這年代的機場跟現代的不一樣,只需要一塊足夠長,經過平整的土地。
僱傭足夠多的勞工,用簡單的工具便能搞定。
擺在陳浩面前的幾個木頭箱子,裡面存放著兩百多公斤還沒來得及運走的金沙。
成色相當不錯,稍加提煉就能搞成三個九的黃金。
金燦燦的黃金迷人眼,陳浩頓生一個念頭:“這塊地我要了,誰來都不好使。”
年產三十噸金沙,哪裡是一座礦,就是一座金山。
假設換成更現代的淘金工具,產量翻幾番都不成問題,年產上百噸黃金,幹什麼能比這個更掙錢的?
陳浩手裡的金沙放回箱子,把手指縫裡細小的金沙子都搓出來,對少尉杜洛維奇說:“這些金沙全都封存起來,留著發軍餉。”
這是一個非常有積極性的承諾,少尉答應了一聲難掩激動之色。
肯大發發錢的長官,絕對是好長官。
最後陳浩率隊接收了辦公的二層小樓,幾座大型的倉庫及裡面的物資。
英軍的槍械武器他看不上,只配給二線民兵用。
倒是有充足的生活物資,足夠養個千把號人一兩個月,讓陳浩相當滿意。
他接下來只需要考慮如何招兵,把一千人的任務完成。
有人有槍才能守住機場,才能守住大金礦繼續開發。
開發出更多的黃金,才能養得起軍隊,打仗是個特燒錢的活,經歷的越多感觸的越深。
沒錢靠什麼養軍隊?
大炮一響黃金萬兩,用最便宜的六三式火箭彈,早上一分鐘火箭彈幾十萬就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