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神項羽,燕人張三爺, 大將常遇春,作戰時的坐騎就是烏騅馬。
這三位古來頂頂有名的戰將代言,這馬還能差得了?
烏騅是一匹黑馬,唯有四個馬蹄子部位白得賽雪,這樣的馬有個講頭,名喚“踏雲烏騅”。
另外一個黑的有名的戰馬,喚做絕影。
是人妻愛好者曹丞相的坐騎,南征北戰一直追隨。
那是大宛良馬,又稱汗血寶馬,在近代的華國已經絕跡,基本上已經找不到了。
眼下這匹馬,是日本人馬種改良計劃的產物“東洋大馬”。
一隻傾聽的陳浩忍不住笑了:“日本馬?這麼好的馬居然是日本馬?
日本人懂養馬嗎,他們有合適的草場嗎?
不會是從別國進口的馬,冠名日本馬掩耳盜鈴吧!”
他的言語中充滿了鄙夷不屑,日本彈丸小國,還沒有一個省大,卻擠了上億的人口。
糧食緊張住房緊張,還能搞個草原養馬?
反正陳浩直覺是不相信的。
有那個資源,還不如多蓋幾個工廠,多生產幾輛卡車用用。
孫德勝撓了撓頭,他只知道小日本騎的馬,不像是本地馬。
西邊有西洋國,東邊的就是東洋國,日本國又小,就叫小東洋。
日本人騎的馬就叫東洋馬,因為這馬高大,就叫東洋大馬。
至於怎麼來的,孫德勝就不知道了。
騎兵團長安排部下追擊打掃戰場,就湊上來想跟陳浩套套近乎。
陳顧問是首長面前的紅人,關係搞好了,絕對沒有壞處。
聽陳浩質疑日本人養不出來好馬,瞭解過內情的騎兵團長,沒有直接反駁,反而高聲的贊同:
“對,說的太對了,日本馬不是什麼好馬,全靠引進外國品種雜交撐場面。
吹噓的很牛的東洋大馬,說穿了就是雜交馬,沒什麼可牛的。”
自己的意見得到內行人的恭維,別的不說心裡面肯定舒坦。
只是陳浩明銳的察覺到了一個詞:雜交。
有個享譽世界的東西叫雜交水稻,解決了糧食增產問題,使更多的人擺脫了飢餓。
日本馬雜交,也許就能培育挑選出更好的品種。
一代一代的培育下來,就會出現一代比一代更強的結果。
陳浩收回了之前的狂妄,輕柔的撫摸戰馬黑色的毛髮:“你以前研究過日本馬?”
“曾在日本留學,陸士騎兵科畢業。”
騎兵團長的回答,頓時讓陳浩高看一眼。
在文盲率高達百分之九十的當下,能讀書,就已經超過百分之九十了。
上高等學校,還是留過學的,就非常了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