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越往下看,心中的驚愕越發強烈。
即便是他如此霸道的人,也從未想過要將天下所有的土地收為國有。
不錯,李冥絹布上最後一條寫的正是“土地國有化”。
想要王朝能萬世不倒,百姓無論何等貧困都有生存的希望,就只有土地國有化。
導致王朝覆滅的從來不是底層的百姓,也不僅僅是天災人禍, 而是國家的腐敗,世家豪族的擴張,愈演愈烈的土地兼併。
李冥不知道嬴政是否真的能做到土地國有化,但若是威壓天下的秦始皇都做不到,整個古代恐怕就沒有人能做得到了。
只能等待兩千多年後,那位“視列強, 如無物”的偉人,消滅這些在百姓身上吸了幾千年血, 還不知足的傢伙。
“如此前無古人的壯舉, 寡人真的能做到嗎?”
嬴政看著手中的絹布,喃喃自語道。
“大王想掃滅六國,一統天下,想廢除分封,實行郡縣,想將七國長城連成一片,想讓天下人寫同樣的字,說同樣的話……”
“這些事情那件不是前所未有的壯舉,大王為何會有如此疑問!”
李冥語氣雖然平淡,但說出來的話,卻嬴政如遭雷擊。
是啊!想他嬴政何等自傲,秦國太小不足以施展讓他施展拳腳, 那就滅了六國, 一統天下,讓天下都匍匐在他的腳下, 讓所有人都知道他的威名。
七國的長城雖作用不小,可卻不足以讓秦軍四面出擊,徹底掃清北方蠻夷, 那就修築一個前所未有的長城。
各國的民生風俗太過駁雜,那就讓天下人只寫一種文,說一種話,用一種錢,行一種禮儀。
嬴政可能對自己沒有信心,但李冥卻知道,若真的要在歷史上的君王中找一個能實現土地國有化的人,只有兩人有機會完成此事。
一是始皇帝嬴政。
二洪武大帝朱元璋。
而且,嬴政成功的機率,要遠高於朱元璋。
其一,秦朝承接戰國遺風,思想足夠開放,任何新奇的想法都能被世人接受。
而明朝則不同,明朝時期儒家思想經過宋朝幾百年的發展,早已深深的刻入腦海,上到百官,下至百姓,思想都即為守舊。
其二,秦滅六國, 掃滅天下近乎九成的世家豪族, 即便是秦國本地的世家大族,也在分封與郡縣一事上,被嬴政掃滅大半。
其三,始皇帝嬴政有足夠的威望,足夠的手腕,可以不顧一切反對,將此事堅決執行下去。
這三點少一點,此事都不可能成功。
漢朝初建時,因為數年戰亂導致國庫空虛,天下人口十不存一,外面還有已經發展壯大的匈奴虎視眈眈,時刻準備南下劫掠,劉邦本人甚至被匈奴四十萬大軍圍困在白登山整整七天七夜。
再加上劉邦平定天下後,已經五十四歲,在古代算得上年事已高,想要有所作為已經很難了。
漢武帝手腕足夠強硬,但漢朝當時已經豪強林立,衛霍外戚就是當時最大的世家,而漢武帝本人的威望也不足以壓服各大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