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先生儘管道來,貧道一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李冥做了道禮說道。
“前輩既說“民以食為天”,可天下百姓何其之多,又該如何滿足?”
蓋聶的問題正中要害,連一旁陷入沉思的嬴政也回過神來說道:“蓋先生說的不錯,寡人以為只要天下太平, 國家的人口必然暴漲,但能耕作的土地確實恆定的,若沒有解決辦法,就必然會爆發戰爭。”
“既然道長主動提出這個問題,想必心中已有對策,還望道長不吝賜教。”
嬴政說的不錯, 基本上稍有見地的帝王都知道“民以食為天”,只要讓百姓吃飽,國家就會穩固,可沒有天時地利作為基礎,又有幾人能夠做到?
歷史上所有的王朝覆滅幾乎都是因為氣候突變,莊稼顆粒無收,再加上土地兼併愈發激烈,百姓看不見活下去的希望,只能揭竿而起。
“貧道有上中下三策,供大王選擇。”
“上策,貧道修行道經時,曾無意間神遊天地,發現在中原的東邊,跨過大海後, 還有一片新的大陸存在,大陸上生活著殷商遺民, 那裡有兩種畝產過千斤的神奇作物,大王只需掃滅六國後, 大力扶持遠洋,到達那片大陸, 取回種子,自然可以滿足百姓需求。”
李冥將上策說了出來,至於神遊天地,不過是給此事找一個藉口罷了,不然也沒辦法解釋他怎麼知道海外還有新大陸的事情。
嬴政聽聞此言,刷的一聲起身,伸手抓住李冥的肩膀,激動地問道:“道長此話當真?”
“大王莫要激動,事關重大,貧道豈能信口雌黃。”李冥安撫道。
嬴政平復下心中激盪的情緒,開口說道:“方才有些失禮,還望道長勿怪,請道長繼續說一說中下兩策。”
“中策,以戰養戰,用帝國的劍,為帝國的犁尋找足夠的土地,從咸陽向西2720裡,有一片極為富饒的大地,那裡的稻穀一年三熟, 若大王能拿下此地足以養活數億人。”
李冥的中策,很顯然是將主意打在印度大陸的身上,那麼好的地方,若是能成為中國領土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嬴政不論犯多大的錯誤,都將成為後人敬仰膜拜的物件。
“竟然還有能讓稻穀一年三熟的地方?道長既然將此策列為中策,相比那個地方上的國家必然即為強悍,想要拿下此地恐怕也是極難。”
“大王多慮了,那裡的人因為不用擔心溫飽問題,即為好吃懶做,只需一萬騎兵足以踏平他們。”
“哦,那如此看來此策才是上策,那道長又為何……”
“貧道將此策列為中策,只因此地與中原被一座大山隔斷,想要去往此地只有兩條路。”
“一條是從百越沿海地區乘船,走南海,再透過一個海峽進入新的大海,才能到達此地。”
“第二條路,則是走河西走廊,深入匈奴腹地繞過大山,向南走一段路就能到達此地。”
聽到李冥說印度軍隊羸弱,一萬騎兵就能橫掃此地,嬴政和蓋聶的雙眼同時冒出金光,恨不得現在就提兵而去。
可在聽到想要到達此地,竟然如此艱難,兩人逐漸熄滅了心中那團火焰。
同時,兩人心中對匈奴的仇恨越發強烈,特別是嬴政,他原本只是想斷絕蠻夷為禍中原。
而現在他已經下定決心,掃滅六國之後,下一個目標必須放在匈奴身上,匈奴必須徹底臣服,若是不臣服,那就滅了他!
只是如此以來另一個問題就隨之而來,得到土地,種出糧食又該如何運回中原。
這個問題若得不到解決,即便有再多土地又能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