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從字面上講是誠實、講信用。即待人要真誠、誠懇;做要講信譽。從道德範疇來說,誠信是衡量社會文明程度和人類道德水準的一個重要尺度,是每位公民做人做事的道德底線,是實現偉大“中國夢”重要前提之一。
留住誠信,傳播正能量。看過一篇文章報道,重慶15歲的初二學生,因為好心扶起摔倒在地的老人,被對方及子女反咬一口,堅稱他就是肇事者。在對方多次要求賠償無果後,先後兩次將這名中學生推上被告席,孩子的心靈受到了嚴重的打擊,這件事引發了許多人的關注。然而,就在從四面八方趕來為這名學生作證的16名證人到庭時,當事老人在開庭當天決定撤訴,真相終於大白,也給了“該不該伸手幫助別人”這個爭議話題一個響亮的答案——好人總有好報。
當然,現在像那位老人做法的人還是有,致使有的人不敢去做好事,怕引禍上身,出現了一個小女孩因車禍沒能得到及時治療而喪命;一位老人因突發心臟病倒在路邊沒人敢去問津,而當場死亡等事件,伸出手就能挽救一個生命,很感謝那16位充滿正義感的目擊者能夠站出來,因為他們的舉動不僅還了孩子一個清白,更有效地傳播了誠實的正能量,不能讓做好事的人涼了心!到處充滿愛、充滿真實的社會才是和諧,才能共榮。
誠信是一面鏡子,能折射一個人靈魂的崇高或卑劣。誠信,更是一團真情的火,去點燃正能量,傳播正能量。
堅守誠信,實現共贏。在這個充滿挑戰和誘惑的社會,一些不法商人用違法手段來牟取暴利,染色饅頭、毒豆芽、瘦肉精、各類化學用品製成的食品新增劑等悄然興起;晉江假藥使得了甲肝的上海人花錢買了怒氣,導致整個晉江的財政收入下降;將本應餵豬的月餅餡用來生產月餅的南京冠生園被曝光後,沒有誰敢買它的食品,只好申請破產;幾年前“三鹿”奶粉事件,毀滅了一個民族品牌,這些做法最終導致害人害已,毀了一個企業、單位的聲譽。
在我家小區裡,賣菜的商販有幾家,但唯有一個小夥子的攤位上人排隊,有時去晚了,熱銷菜就沒有了。原因是什麼呢?這位小夥子在小區賣菜已有6年了,他每次進的菜都能保證新鮮,價格公道,並把那些易散、散稱的菜都用塑膠袋包起來,方便顧客取拿;待人真誠,對經常買菜的人都打招呼,菜量實足,從不在斤稱上計較;每到春節,都提前告知大家,預訂菜品,送貨到家。究其終,還是小夥子做人實在,待人真誠,才贏得了大家的信任,換回了生意的興隆。
由此可見,誠信是人與人間相互信任、良好溝通最奏效的途徑。
秉持誠信,從點滴做起。孔子言:“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一個人如失去“信”,就像車子沒有輪子,一步也不能行走。偉大的思想家、歷史家司馬光小時侯,一次撿來很多核桃讓姐姐幫他把皮剝掉,核桃皮厚且非常堅硬,姐姐用指甲劃、手指掰都無濟於事,就生氣地跑掉了,剩下小司馬光獨自在為難。恰好一個僕人走過來,過來詢問,聽完原因後,她把核桃放進開水裡燙一燙,然後用小刀一刮,一下就掉了,她把一個完整的核桃仁交給司馬光。正巧被走過來的姐姐看到,她奇怪地問司馬光:“你是怎麼剝掉核桃殼的?”司馬光晃了晃腦袋,得意地說:“是我自己用手弄掉的。”他的父親將屋外發生的事情看得一清二楚,他問:“這核桃仁是你剝的嗎?”父親一問,司馬光臉就紅了,低下頭去,老老實實地講了實話。父親看到司馬光沒有撒謊,很滿意,就告訴他說:“一個人聰明是好事,但如果仰仗聰明就說謊騙人,就不是好孩子。我希望我的兒子不僅聰明,還要永遠做一個誠實的人。”
司馬光,由於誠信做人,誠信做事,才有所成就。作為父母,我們都希望孩子誠實守信,有所作為。培養孩子誠信,家長首先要以身作則,做誠信的表率,從小事做起,塑造孩子的誠信之心;從點滴抓起,從小要求孩子說真話,對於做錯事要勇於承認並及時改正,真正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對社會上弄虛作假的行為要進行批評,正確引導孩子,因為父母的行動對孩子來說是無聲的語言,有形的榜樣。
誠信的養成都是從小事開始積累,是需要堅持不懈的,它是一個人心靈最純潔的閃光點,所以誠信是無價的,是企業、單位及至整個社會的道德支撐。
讓我們用實際行動去踐行誠信的真諦,讓真誠、愛心、信任包圍著每一個人、整個社會,在誠信的道路上,讓我們攜手共行!
竇嫗收費站張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