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別說去搶佔傳統光伏的市場。
最多作為高階人群家裡的綠色點綴或者裝飾。
作為大規模的能源方案,存在太多技術上的制約了。”
華國在這十年裡,在很多領域都實現了對國外的追趕。
比如傳統的矽基晶片,已經能夠做到14nm全產業鏈的國產了。
對於華國來說,滿足這一目標,已經算是在矽幕中獲得了戰略性的勝利。
阿美利肯在半導體等高科技產業上對華國展開的封鎖,同時又不排斥繼續在經濟領域和華國展開合作。
這一新形勢的對抗被媒體們比喻成矽幕,試圖在矽基晶片領域鎖死華國的發展上限。
但是技術路線確定的情況下,能夠把金錢這一資源放大器的作用最大化,再結合海量的研究人員供應,導致華國突破14nm封鎖線的時間要比業內預期的更早。
業內預期是十五年,實際上十年就做到了。
要知道2020年的時候申海微電子的28nm光刻機屢屢跳票,當時說2021年交付,後來變成2022年,結果在2022年又推遲到了2023年的上半年。
交付後良品率有限,一堆問題。
而且申海光電子生產的光刻機還不是全國產,裡面有不少依然要依賴霓虹的高階材料供應。
結果短短七年時間,華國就實現了14nm晶片的全國產化。
對於阿美利肯來說是一個巨大的震撼,當時阿美利肯內部嚴重懷疑有內鬼把他們的技術資料外洩。
以至於在阿美利肯內部興起了新一波的麥肯錫主義浪潮。
羅舒在這種大環境下,更加不可能回到華國了。
中間一度阿美利肯甚至拒絕了所有華國理工科領域的留學生。
要知道即便是理工科留學生,很多碩士專案說白了就是為大學創收而設立的。
賺的就是華國留學生的錢。
這些學生被禁止去阿美利肯之後,最大的流向地就是英格蘭了。
也多虧阿美利肯在教育產業上讓了一塊蛋糕給英格蘭,要不然失去國際金融業務的倫敦,要直接政府破產重組了。
“另外還有一件事想麻煩各位,我兒子今年研究生畢業,他一直想從事金融行業。
他本身之前也是光華管理學院金融學專業的本碩,各位能否提供一些實習崗位給我兒子。
至於後續有沒有機會轉正就得看他的本事了。”
朱教授雖然是教授,但是他畢竟不是院士,在資源上還是有限的。
同時這些年金融行業很蕭條,市面上都缺錢,導致金融業的就業特別卷。
像朱教授這種沒辦法提供直接變現資源的家庭,他兒子即便是光華畢業的,也很難找到之前那種級別的部門。
這種時候實習經歷就很重要了。
在場的基金經理裡,都是國內一線的私募機構,也正是出於這個目的,朱教授才會接受對方的邀請。
不過朱教授只是希望他兒子去實習,真正最後就業,他還是希望能夠去中金總部的核心部門。
“好說,您等下透過微信把貴公子的簡歷發我一份,我回去就讓我們人事去處理一下。
實習小意思。
後續如果貴公子想轉正,那就是您一句話的事兒。”
82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