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華國會吃掉全球超過百分之九十的光伏產能,超過百分之九十的鋼鐵產能。
高麗和彎彎地區則會聚集全球大部分的半導體產能。
在這樣的預期下,華國想實現半導體的突破將變得非常困難。
至於廣大的發展中國家,他們將面臨搬遷過去的製造業產能逐漸回流,未來只能發展旅遊業、服務業、農業和礦產的境地。
因為當工業網際網路逐漸替代人工,這些發展中國家最大的比較優勢也就是人力成本,將蕩然無存。
而且隨著通訊技術和腦機連線vr的發展,製造業的用地成本也將變得不復存在。
比如說離城市五十公里外的工廠,通訊技術能夠實現接近零時延。
高階工程師能夠透過工業vr的方式在自己城市的家中處理數十公里外的工作。
第三世界的國家們土地成本也將不復存在。
更別提大規模的水電這些本身他們就不佔據優勢。
工業網際網路大規模發展的未來,能源的地位將越來越重要。”
馬斯克喜歡語出驚人,他會將事情往極端情況下說。
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吸引別人的目光,才能把注意力集中在他身上。
特別是在和鄭理正面對話的過程中,他如果不說點特別的,那就不是馬斯克了。
主持人感慨道:“那這樣的未來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是一個壞訊息。
華國同樣是發展中國家。
那二位認為我們需要怎麼樣才能擺脫這種可能的未來呢?”
馬斯克睜大眼睛:“不,華國是自認為的發展中國家。
換句話說,華國很大,大到有的地方是發達國家,有的地方是發展中國家,甚至有的地方是欠發達國家。
大概在七八年前的時候,那時候特斯拉要在華國建立一座超級工廠。
當時選址的時候,我們大中華區的團隊做了大量實地調研工作,我也看了很多關於華國的地方調查研究。
實際上在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這些地方,已經完全不是發展中國家了,產業鏈相當完善。
而且也不僅僅只有中低端產業鏈。
因此對於華國來說不用擔心這個問題。”
主持人反問道:“你剛剛不是說了華國有些區域還是發展中乃至欠發達。”
馬斯克反問道:“華國的經濟策略難道不是集中力量發展核心的城市圈嗎?
你們本身也是將除了核心的四大城市圈集中力量發展,其他地方主要是以保證就業為主的中低端低附加值製造業。
我感受很深,華國和歐羅巴聯盟很像,像東歐是西歐的人才、資源和市場供應地。
華國同樣類似,由於各個省份之間沒有關稅壁壘,同時自然資源由中央政府統一調配,再以轉移支付的方式來補貼地方。
這本身就是在將一些地方逐漸的在製造業版圖裡邊緣化。
在我看來華國一直在這樣做,只是未來工業網際網路會天然加速這一程序。”
馬斯克提到的四大城市圈是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和成渝。
成渝之所以會有發展的需要,最重要的原因是華國方面需要有足夠的縱深。
二戰的時候當時最多就撤到了渝都,成渝每年大量的財政轉移支付主要是出於戰略考量。
馬斯克對華國很瞭解,他從2018年的時候下定決心要來華國投資建廠之後,就深入瞭解過這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