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這個時代,好的賽道已經非常難找了。
明面上大家都能看到的好賽道說白了就只有兩個,新能源和vr。
由於科創生物領先其他廠商一大截的腦機連線技術,vr這個賽道在硬體上沒有能夠和科創未來競爭的對手,大家只能去卷軟體。
而新能源,這個賽道離大結局還有十萬八千里。
所以很多企業都在造車,這個賽道充斥著各行各業的玩家。
當然新能源車由於成本高昂,因此能夠擠進這個賽道的玩家,要麼是其他行業的巨頭跨行業進場,要麼就是本身資源驚人的創業人。
像小鵬之所以能夠獲得投資人的信任,就是因為他之前有很多成功專案的經歷。
成功經歷也是你的資源。
這能夠幫助你獲得投資人的信任。
像老羅這種,也有成功經驗,但是他的成功經驗是在營銷層面,在硬體創業上沒有啥成功經驗。
因此他只有做同型別創業才能拉來投資,像搞新能源車這種硬體創業根本無法拉到投資。
大米汽車從投資人的角度來看,具備很多成功的因素。
但是連大眾、豐田這樣的老牌車企都無法在新能源賽道獲得成功。
之前的蔚小理三家造車新勢力,蔚來的存在感越來越弱。
之前一直定位是高階品牌的蔚來,也開始造20萬左右的中端品牌了。
有成功的因素不代表會成功。
花為聲稱自己不造車,實際上他跟小康汽車的合作,和自己親自下場沒有區別。
不管是賽力斯還是後來的問界,靈魂全是花為的。
賽道上充斥著這麼多的玩家。
投資者們對大米造車這件事一直持懷疑態度。
他能走的路線只有價效比。
但是你走價效比路線,能夠戰勝比亞迪和五菱這些有著足夠長的歷史,和大量自營供應鏈的車企嗎?
大米想要走高階路線,更是不可能,他們自己都不會這麼做。
唯一的活路是20萬左右的中端車型,靠堆料取勝。
這個策略的問題在於,特斯拉一降價,大米只能被動跟著降價。
一降價就面臨越賣越虧的境地。
但是科創生物的加入能夠解決所有問題,給消費者極大的信心。
目前腦機連線技術面世已經有大概五年時間,從消費者到企業家,大家越來越認識到腦機連線技術是未來的最廣泛技術之一。
它的存在就像現在的電一樣不可或缺。
人類透過大腦直接操控機器的現象只會越來越普遍。
因此有了科創生物的加持,大米汽車從單純的新能源車企,能夠直接進化成下一代汽車形態的探索者。
故事有了,還會缺資金嗎?
雷君這次來姑蘇最重要的事情解決之後,他明顯要輕鬆許多。
大米汽車對雷君來說,屬於退休前的最後一站,關乎到自己的身後名。
同時大米汽車也在整個大米體系中佔據最重要的地位,甚至是大米手機都無法比的。
雷君再怎麼重視這次和鄭理的溝通也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