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聽到那個小姑娘是齊家的女孩時,景王的表情卻是深了深,他沒有忘記齊家送來的那個絹帛,那個給了他頗大的助力,聽說這其中諸多事宜還有這小姑娘的手筆,眼下又瞧著對方一副活潑可愛的樣子,頗為天真無邪。
齊蓁蓁的相貌是很容易讓人喜歡的,於是景王對著齊蓁蓁和氣的笑了笑,沒有對待其他人的冷淡。
等看到這笑容的時候,齊蓁蓁卻是感覺自己彷彿更加臉紅了一些,她有些不自在地低下頭,一副含羞帶怯的模樣,沒有了平常那自然熟的熱切。
只不過這些鄭修俞卻是並沒有在意,他之所以對齊蓁蓁點頭示意,最大原因是為了給齊家留一些顏面。
這也是為了感謝對方的緣故,畢竟在這平城當中,他的態度影響著旁人對齊家的態度。
齊老爺素來治家嚴謹,齊二爺也算是功夫不錯,他們一家子大體上還算都是拎得清的,所以景王不吝嗇給他們幾分臉面,更何況這其中還有鄭修俞的話。
想起鄭修俞對著齊蓁蓁一副極為推崇的模樣,景王的眼神一轉,眼前這個小姑娘雖然看上去比同齡的孩子活潑了些,可是想起鄭修俞口中所說對方精於算計,做事頗為得體,景王卻是一時沒有發現,只不過齊家既然轉向他,那他日後自然是有的是機會去探索。
不過現在這時候最要緊的是自然就是鄭家、玉家還有吳王了,想起吳王一貫的野望,景王的心中卻難免生出了幾分不悅。
當時對方看著他年紀小,覺得他守不住平城,所以倒是對他放鬆了些許,沒想到這鄭修俞的手段這麼厲害,一進入平城之後,一舉一動頗為謹慎。
後來吳王他的輪番試探都被景王給反擊,久而久之對方也知道景王雖然年紀小,可是也並不是一個能夠拿捏的軟柿子,所以對她的態度也保守了些,選擇採取了一些迂迴的手段。
比如說聯合在錦城當中的鄭家,錦城與吳王和景王皆有所毗鄰,雖然地位上有所不及,可是鄭家在錦城中經營多年,真論起底蘊來,並不比兩者淺薄。
只不過鄭老爺本身一直都是個滑不溜手的,對於兩方的態度都頗為親近,就這般左右逢源地處著,對此,吳王雖然有些不滿,可到底不好態度強硬的逼迫,那樣只會意味著把鄭家越推越遠了。
當然除此之外還有寧州的玉氏,此番景王前去寧州就是為了聯合韓家,韓家在寧州當中的地位比玉氏高,只不過韓家一貫頗為低調,葉並不怎麼習慣於社交,不比玉昭媛八面玲瓏。
玉昭媛也親自來過平城,只不過景王瞧不上她這副諂媚的姿態,更不喜歡這牆頭草的做派,所以就拒絕了,後來對方更加親近吳王了。
而此番景王前往寧州,就是為了聯絡韓家,韓家經營生意還算不錯,只不過在人脈上卻遜色玉家很多。
比如吳王和景王,他們並不知道該如何選擇,也並不喜歡這種押寶,就乾脆自己在那兒忙著自己的事情,等著他們分出勝負來,自有上前去巴結討好的時候。
只不過這也有個前提,那就是他沒有投靠的兩方也都不喜歡這種手段,可奈何吳王那裡已經有了先入為主的印象,想必在他看來一直不給他準確訊息的韓家一定是不識趣的,吳王肯定想依著自己的地位,把韓家從寧州趕下去,然後扶持上自己身邊的玉氏。
於是,此刻擺
在韓家面前的選擇,就不是投靠不投靠了,反而是想著要怎樣來自保,吳王眼瞧著對她們已經很是不喜了,而如果想要保住韓家的地位,那就只有投靠和吳王素有嫌隙的景王。
當時韓家當中雖然已經有人存了這個念頭,可是他們卻不知景王的脾性,如果和吳王一樣又該如何呢?
所以他們一直猶豫著,直等著景王前來親自見他們,期間對方並不因為身份而過度的驕傲,反而是很溫和的對待每一個人,大家不管是嫡支還是庶支,不管是嫡子還是庶子,都自覺被照顧到了,也因此得到了臉面,所以對於景王他們自然也有了幾分好感。
當然更打動他們的則是景王提出的條件,他說如果韓家相信他的話,只可到平城那邊來找他如果真的是有才者,他肯定會把對方安排到合適的位置,這話又怎麼不讓韓家那些二郎們心動呢?
說實在的話,在這個寧州當中,韓家雖然是富裕,可是因為是商籍,縱然玉氏的財富實則是遜色他,可卻因為入宮的玉昭媛,自詡有底氣與韓家相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