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為首的女官又向劉將軍行了一禮,斟酌了一下語氣,這才對著他開口說道:
「大人,您別看這個御女的位分只是正七品,看著不怎麼高,可這正一品妃位之下的妃嬪當中,只有這一位麗御女是獨獨被陛下賜了封號的,這可是特有的榮寵呀。
更何況麗御女並非是秀女,而是在藏書閣當中侍奉的宮女,按照規矩來說的話她本該先冊封為采女的,只是陛下直接將她冊封了御女,又給了封號,依下官來看,這位麗御女以後的位分在正三品婕妤之上也未可知呢。」
這尚宮局來傳旨的人說的也有一些道理,劉將軍心想,他之前確實是著手安排了一下那女子,只是對方到底並不是劉家人,若是比起貼心和用心來,可能還是劉家出身的麗御女要更得用一些。
這樣想想劉將軍也覺得可以先瞧瞧這麗御女如何行事的,看看她和劉家親不親近,如果是親近的話,那便還是她得用的好,要實在不可的話,大不了再費一些功夫,把家中安排的這個女子也送入宮中罷了。
只是行的自然不能是劉家的名姓,只不過多給她些好處,料想對方無權無勢,受劉家如此的捧著,想必也不會不依從的。
劉將軍心裡拿定了主意,所以對尚宮局來的人也多了幾分好臉色,他笑著點了點頭,對著對方說道:
「既如此,便勞煩幾位前來傳旨了。」說罷,劉將軍用眼神示意劉夫人與這些後宮女官交談,打點的事情自然也要對方來處置更方便些。
果然劉夫人早已準備了厚厚的禮物,他們家這些年之所以能如此左右逢源,依靠的自然不單單是劉將軍的權勢,若只是那般橫衝直撞的話,難免樹敵很多呢。
除了針對明遠侯府,那還是因為為了保住劉皇后的皇后之位,畢竟若是明遠侯府還依然寵眷優渥的話,那齊家女便還是出自侯府中的嫡女,對方的身份自然也不一般。
而他女兒好不容易當上了皇后,若是再有一個出身高貴又與陛下有青梅竹馬的女子在身邊虎視眈眈,那自然是不可。
新帝的那邊肯定也有猶豫,他雖然喜歡齊敏兒,可是這事情顯然更重要一些。
對方並不是平常的勳爵,而是皇后的母家,太子的舅家,這些年來又素有些賢名,若是有對方依然在此的話,關於他登位的事情難免也議論紛紛。
所以兩方也算是一拍即合,成功鬥倒了明遠侯府,只不過在其他方面劉將軍多以互相結為姻親為主。
劉家本就是大族,其中家族的分支自然也是很多,與姻親彼此關係更緊密一些,也往後宮中多送一些美人之類的。
比如說此後宮中的妃嬪雖然不多,可其中大半都是與劉家有關係的,或者是與之親厚的人家所出的嫡女或者次女。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新帝才如此忌憚,因為他清晰的認識到,若是一旦這些女子當中有一個身懷有孕的話,一旦她們誕下皇子,那他這個位置可能就慢慢被架空,劉將軍一貫是個有野心的,到時候他該如何呢?
所以眼瞅著劉將軍的心思,新帝便也不去寵幸這些與劉家有關係的妃嬪,何況他本就心繫齊敏兒,對這些女子也不甚感興趣,所以眼下他主動去冊封麗御女的事情,才讓劉將軍又升起一些想法來。
若是麗御女真的能得寵的話,他自然會把扶持的重心放在對方的身上,只不過是還總得做兩手的打算好,劉將軍又讓劉夫人遞了一個紅封對著給尚宮局的女官並說道:
「麗御女雖然是劉家女,只不過她是以宮女的身份被封為妃嬪的,身邊估摸著沒有一些伺候著的。
我想著從劉家送幾個人進宮去伺候著麗御女,劉家教養出來的人規矩也比別的地方要好一些,這番如果伺候陛下也能更
得力一些,姑姑您覺得如何呢?
「這本就是小事,尋常官宦人家的女子入宮,也總是要帶一兩個貼身侍女的,只不過麗御女的位分不高,能帶入宮中的便只有一個,還請大人早日選定了,由我們帶入宮中便是。
只不過在伺候麗御女之前要先教導半月,讓她明白宮中的規矩,這也是為劉家著想。」
這些人偷偷顛了顛手中的荷包,覺得劉將軍出手頗大方,所以說起話來自然也更加和氣一些。
於是回宮的時候,與她們一同回宮的便也多了一個女子,正是那個之前劉將軍記名在劉家的,與齊敏兒有些相像的農家女。
而此時在後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