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姜府後,方平揹著包袱和畫卷上路,在洛邑僱了輛馬車,便向著京城方向奔襲而去。
這一路走了足有小半個月,期間方平便一直打坐修行,體內靈氣大漲,尤其是腹部丹田,已充滿了靈氣。
結合陰山秘法及黃庭經所記載的資訊,方平推斷自己是到瓶頸了。
這方世界對於修行境界的劃分很是模糊,黃庭經所記的是一回事,陰山秘法卻是另一回事,至於單純子所說的道門正宗修法又有所不同。
陰山秘法乃是鬼修之道,而方平按照黃庭經修行,雖能借助陰陽珮轉化陰氣為靈氣,但大體走的還是黃庭之道。
而他目前的情況,大體相當於黃庭之道中的“真氣境”。
這真氣境其實也就比凡人要強大一些,修士引靈氣入體不斷淬鍊肉身,以達到“築基”的標準,更可以藉助功法將靈氣轉化為靈力。而有了靈力,也就能使用術法了。
黃庭經中真氣境對應的練氣之法,分為“感、引、養、行”四步。
感氣是凡人邁入修行者行列的第一步,若是產生不了氣感,無法感知到外界的氣息,即便身懷通天法典也根本無法修行。
而在人體之中有著一道虛無縹緲的“玄關”,便是修行的限制。那些沒有前世夙惠的凡人,若無人替他們傳薪給予道火,根本無法開啟玄關產生氣感。
因此才說,修行之事虛無縹緲,最重天分和機緣。
方平沉下心來細細琢磨著,方才明白單純子為何堅定地認為他背後有高人,否則他如何能夠突破人體玄關產生氣感!
可究竟是陰陽玉佩的功勞,還是其他原因,方平也無從探究了。
修行者感應到天地間存在的靈氣後,以功法引靈氣入體並進行溫養,包括神魂及肉身二者。
這些都是練氣前期需要不斷重複的事。養氣到一定階段,便可以在丹田開闢氣海,有了氣海才能大量儲存靈氣,繼而源源不斷地轉化為靈力。
由此修行者的綜合實力又提升了一個檔次,就可以算作練氣的中期了。
在此之後,修行者仍需不斷溫養神魂體魄,並執行靈氣遊走周身經絡,不斷將靈氣轉化為精氣和靈力,疏通經絡,為人體成為鼎爐打基礎。
而當氣海中的靈氣充盈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在氣海中轉化為液體,這也是進入下一階段築基境的標誌。
這一日,馬車到了一座荒涼的小集鎮前,車伕說是去打壺水,可這一去半個時辰,仍未歸來。
方平暗感不妙,掀開布簾一看,外邊兒是枯藤老樹昏鴉,殘敗的門坊上字跡模糊,已看不清集鎮的名字。
“看來突破的契機,就在此處。”方平福至心臨,起身下車,從容向集鎮中走去。
一路上盡是枯草鋪道,斷壁殘垣。裹屍的草蓆下露出數只發黑的腳掌,一看就是染了惡疾而死。
方平鼻子動了動,聞著路上的腐肉味,徑直向著集鎮中心走去。
那是一座簡陋的酒鋪,此時卻是人頭攢動。
七八個斜眉橫眼的酒客同時望了過來,見方平這白麵公子,數目相對,不約而同地露出了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
這地方,好久沒來過這麼白嫩的公子哥了......
方平只覺得這客棧中充盈著濃厚的陰煞之氣,想必是害了不少人。
這年頭,在這種荒郊野外開客棧、酒鋪的,十個有九個都不正經。掛的是羊頭,賣的就未必是狗肉了。
方平一進門,便見一個濃妝豔抹的婦人扭著屁股迎了過來。這婦人打扮也是浪蕩,穿著綠紗衫兒,繫著鮮紅絹裙,臉上搽著胭脂鉛粉,鬢邊還插著幾隻野花。
“客官,快進來做。本家有好酒好肉,要點心時,好大饅頭。”
說著,她一挺腰,露出若隱若現的大片雪白。
也不知這饅頭正經不正經......只怕是有命看,沒命吃。
方平臉一紅,低著頭不言語,落在婦人眼中又是一番計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