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票,投票,舉手表決!”
馮·普塔萊斯看熱鬧不嫌事大。
“如果國聯對此投票,英國將退出國聯!”
哈密爾頓憤而離席。
喬治對這個結果並不意外,國聯本身就是一次不成功的嘗試。
自皇家海軍炮擊帕斯之後,西奧空軍正在向盤踞在帕斯港口的英軍軍艦發起空襲,英軍正在加速撤離。
雖然帕斯目前還處於僵持,長期來看,英軍毫無勝算。
喬治現在謀求的,是澳大利亞其他地區也和西奧一起,脫離英國殖民統治。
如果說印度是英國的輪椅,那麼澳大利亞和加拿大就是英國的柺杖。
現在加拿大已經抱上美國的大腿,喬治將澳大利亞視為俄羅斯的自留地,等澳大利亞獨立後,只需向澳大利亞移民一百萬,澳大利亞就會成為下一個尤里耶夫大公國。
英國的紡織業,對澳大利亞的羊毛依賴很大。
俄羅斯同樣需要澳大利亞的羊毛,喬治希望把澳大利亞變成俄羅斯的農場。
跟寒冷的西伯利亞相比,澳大利亞才是天選之地。
別看西伯利亞這幾年發展迅速,這是因為西伯利亞基礎太差,隨便做點什麼都是成績。
新移民在西伯利亞只能滿足生活基本需求,如果想在生存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難如登天。
西伯利亞的條件太惡劣,提升基礎設施,對於俄羅斯各級政府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投入小了沒效果,投入大了不划算,俄羅斯這兩年針對西伯利亞鐵路的爭議都越來越大,原因就在於維護西伯利亞鐵路的費用太高。
帝俄時代,為了增強聖彼得堡和海參崴之間的聯絡,不得不修建西伯利亞鐵路。
世界大戰期間,西伯利亞鐵路確實是發揮了應有的作用,已經完成了歷史使命。
現在聖彼得堡和海參崴之間的聯絡,除了鐵路和海路,還有更便捷的空中通道,西伯利亞鐵路的重要性正在不斷下降。
去年俄羅斯政府為維護西伯利亞鐵路的支出是.億盧布。
這是去掉利潤之後的純支出。
“尤里耶夫大公國的物資,大多透過蘇伊士運河運抵克里米亞,對於西伯利亞鐵路的依賴越來越小,如果我們可以學習美國人大量修建機場,這不僅能促進航空業的發展,而且在效率上會有巨大提升。”
交通部長彼得·米林科維奇的提議,得到大部分部長們的贊同。
“西伯利亞鐵路的意義不僅在於經濟,更重要的作用體現在國防安全上——”
喬治直接表態,不想討論這個問題。
“——西伯利亞鐵路沿途超過0個車站,圍繞西伯利亞鐵路工作的俄羅斯人超百萬,輻射人群近千萬,開發西伯利亞同樣是圍繞西伯利亞鐵路進行的,如果任由西伯利亞鐵路荒廢,西伯利亞也終成一潭死水。”
喬治相信米林科維奇提出這個建議,出發點肯定是好的。
但是領導人做出任何決定,都不能僅從經濟角度出發,應該考慮的更周全。
飛機確實好,速度快效率高,大力發展航空業的好處也確實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