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人如果連這都做不到,那還是不要暴露自己的野心了。
徒增笑爾。
小鬍子皺眉,曼納海姆的建議,並不能讓他滿意。
在波蘭的問題上,小鬍子已經嘗試過公投,輕車熟路。
這一次之所以在慕尼黑舉行會議,主要目的是測試各方態度。
英國和法國的表現,符合小鬍子對英法的判斷,一對軟蛋。
俄羅斯的態度,並不符合小鬍子對俄羅斯的預期。
不過這也正常。
以俄羅斯的實力,確實是不會任由德國予取予求。
道理雖然是這個道理,但是小鬍子內心很不舒服。
雖然結果不夠完美,慕尼黑會議的結果,還是能讓小鬍子基本滿意的。
捷克斯洛伐克最悽慘,蘇臺德地區本是捷克斯洛伐克的領土,決定蘇臺德地區命運的慕尼黑會議,卻根本沒有邀請捷克斯洛伐克參加。
所以國聯確定的國際體系,根本就是一個笑話。
喬治本就沒有對國聯抱有任何期待,對小鬍子的表現,喬治同樣不意外。
換成喬治,喬治會比小鬍子更激進。
德國這輛戰車一旦啟動,只能一路狂奔。
要麼奔向勝利。
要麼奔向死亡。
列昂尼德提醒小卡爾,德國容克貴族和小鬍子的合作是與虎謀皮,現在收手還來得及。
現在德國還沒有被小鬍子徹底拖入深淵。
容克貴族還有推翻小鬍子的能力。
一旦小鬍子帶領德國徹底崛起,容克貴族也將被小鬍子徹底繫結,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小獅子,換成是你,你會停下來嗎?”
小卡爾別無選擇。
容克和小鬍子的目的是一致的:洗刷《凡爾賽和約》強加於德國的恥辱。
《凡爾賽和約》的三個主導國英法俄,還沒有付出應有的代價,小鬍子就算想停都停不下來。
“我不知道——”
列昂尼德慶幸,他不需要思考這個問題。
喬治也不會為此煩擾,他已經給出了答案。
帝俄的滅亡,並不是俄羅斯的末日。
在喬治的努力下,俄羅斯迎來新生,走上更高的巔峰,所有人都很滿意。
喬治並沒有放棄復仇,而是以另一種方式完成復仇。
在俄羅斯的強力輸出下,英國正在非洲節節敗退,繼南非和埃及、蘇丹之後,坦葛尼喀和西南非洲相繼獨立。
世界大戰爆發前,坦葛尼喀和西南非洲都是德國的殖民地,世界大戰後,巴黎和會將這兩個地區委託英國進行管理。
英國自顧不暇,對非洲的統治力直線下降,兩地的相繼獨立敲響了歐洲殖民非洲的喪鐘,葡萄牙統治下的東西非,以及比利時統治下的剛果自由邦,相繼爆發反殖民起義。
讓人沒想到的是,葡萄牙和比利時維護殖民統治的決心,居然比英國還要大,分別在國內組建遠征軍前往非洲殖民地鎮壓起義。
這也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