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太大,太冷,如果埋電線樁,成本先不說,維護費用就能讓人絕望。
但如果是賣發電機,西伯利亞的農場主們還是願意為之付費的。
和發電機相比,發電廠的優勢巨大,所以在俄羅斯開始大規模修建發電廠之後,俄羅斯的發電機市場就開始萎縮,大不如前。
這是不正常的,內燃機雖然已經表現出在動力上的優勢,但是蒸汽機依然在大型機器裝置上廣泛應用。
對發電機進行深入研究好處多多,不僅可以滿足偏遠地區的需求,而且可以用於出口。
其他國家可沒有俄羅斯這樣發達的電力建設。
英國和法國現在也只有在大城市才開始普及電力。
“發電機的價格太貴,我們要想辦法降低發電機的價格。”
菲利克斯只要打破思想上桎梏,思路還是很活躍的。
“儘可能擴大規模,生產出來的發電機越多,發電機的價格就會越便宜。”
喬治這時候就開始講規模優勢了。
菲利克斯開開心心的走了,卡爾親王的兒子小卡爾卻沒能從喬治這裡得到想要的東西。
美國和俄羅斯的貿易協定簽字後,美國加大了對德國的援助力度,僅今年前三個季度,美國對德國的投資就超過0億美元。
小卡爾希望俄羅斯也能加大對德國的投資力度。
喬治不僅沒同意,而且還減少了對德國的投資。
在俄羅斯資金的幫助下,德國已經實現經濟復甦。
隨著美國資金的湧入,德國經濟復甦的速度再一次加快,這讓喬治癒發感覺到危險的逼近。
資本的貪婪導致美國企業不受控制的投入,生產出越來越多的商品,滿足市場需求。
歐洲市場就這麼大點,美國和俄羅斯剛剛達成平衡,德國生產出來的商品賣給誰?
一旦德國生產的商品能夠滿足德國市場需求,德國對於美國商品和俄羅斯商品的需求也會快速減少。
俄羅斯國內有著龐大的市場,又有著眾多盟友,壓力還在可控範圍內。
美國商品如果賣不出去,經濟就會出現大蕭條。
考慮到對德國的投資安全,西伯利亞銀行已經停止對德國的投資,這也導致一部分德國政要對俄羅斯的態度發生變化。
德國現在就是個香餑餑,英、美、法都競相對德國進行投資,俄羅斯此時卻在給德國經濟潑冷水,這並不是友好的態度。
聯想到世界大戰期間,也正是因為俄羅斯帝國的瘋狂,德國才功敗垂成。
所以德國國內要求和俄羅斯進行切割的人越來越多。
這部分又以希伯來人為主。
這也可以解釋,因為俄羅斯資本的投入,影響到了希伯來人的利益,如果俄羅斯資本從德國撤出,希伯來人就能獨霸德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