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的閱讀體驗雖然好了,成本也大幅上升,0美分的價格不僅不賺錢,而且還會賠錢。
《大西洋》改版後的創刊號一共發行了萬份,即便以0美分的價格計算,報社也虧損了000美元。
聖誕節前,《大西洋》刊載的《歐洲皇室秘聞——英蘭格》,發行量達0萬份,和創刊號相比提高了0倍。
有心人關注到,《大西洋》刊登的廣告數量,和創刊號相比也提高了近0倍。
《大西洋》創刊號只有一則多爾戈魯科夫家族的新車廣告。
《大西洋》主編比洛夫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得意洋洋宣稱,《大西洋》憑藉廣告收入,已經基本達成收支平衡。
這很明顯是說謊,即便是以《紐約時報》的影響力,也不可能僅憑廣告收入達成收支平衡。
再說了,報社老闆是要盈利的,僅僅收支平衡,明顯無法為報社老闆帶來利潤。
約瑟夫則是在接受《大西洋》採訪的時候坦誠,《大西洋》每發行一期,多爾戈魯科夫家族就要虧損000美元。
還好《大西洋》是週刊,多爾戈魯科夫家族虧得起。
和亞歷山大一家每月百萬美元的花銷相比,這點錢毛毛雨啦,把週刊變成日刊都無所謂。
對於約瑟夫的行為,《紐約時報》也無話可說,因為《大西洋》的銷量,對《紐約時報》的銷量也有促進作用。
《大西洋》的免費不是見人就送,而是在報亭購買一份《紐約時報》,附送一份《大西洋》,送完為止。
《紐約時報》的售價是美分。
這就從根本上杜絕了某些想貪小便宜的傢伙。
月《大西洋》一共發行了四期,分別對俄羅斯帝國、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以及奧斯曼帝國進行專題報道。
這四大帝國都在世界大戰中滅亡,美國人對四大帝國的滅亡過程還是很好奇的。
這導致《大西洋》的受歡迎程度,一度超過《紐約時報》。
誰受歡迎很容易判斷,看讀者買了報紙之後先看哪一份就知道了。
對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帝國的報道都很正常。
唯獨在對俄羅斯帝國滅亡進行盤點的時候,《大西洋》編輯夾帶私貨,在報道中新增了關於俄羅斯現狀的報道。
這一期的《大西洋》在紐約引發轟動。
俄羅斯的退伍老兵都已經拿到足夠的撫卹金和退休金?
俄羅斯已經普遍實行最低工資保障制度和八小時工作制?
俄羅斯孩子居然不分貧富貴賤都能讀書,不用在血汗工廠當牛馬?
這——
這才是真正的皿煮啊!
本章完
:.vv.cc0
.vv.cc。.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