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帝國的死敵只有奧斯曼,和奧匈帝國的矛盾主要在巴爾幹半島。
利益都是可以交換的,只要俄羅斯帝國拿出足夠的籌碼,就可以換取奧匈帝國放棄巴爾幹。
退一萬步,就算奧地利絕不屈服,俄羅斯帝國也可以用籌碼換取德國對奧匈帝國的支援。
喬治要是尼古拉,就直接去找威廉二世,支援威廉二世吞併奧匈帝國,然後俄羅斯和德國聯手擊敗英法,瓜分英法的海外殖民地。
以俄羅斯帝國和德國的實力,就算打不過英吉利海峽,最起碼亞歐大陸和非洲,肯定擋不住哥薩克和容克軍團。
到時候別管什麼高盧雞無敵艦隊,一路平推就是了。
“啊哈哈哈哈,你是因為日本威脅論沒有市場了,要轉而開始吹捧英國威脅論了嗎?”
維特哈哈大笑,自以為一眼看破喬治的打算。
日俄戰爭爆發前,喬治一直在鼓吹日本威脅論,雖然最終俄羅斯帝國和日本之間,如喬治所願爆發戰爭,但在戰爭爆發前,喬治沒少沒嘲笑。
當時喬治大概是唯一一個認為,日本有能力對俄羅斯帝國構成威脅的俄羅斯人。
喬治笑看維特。
維特的笑容逐漸消失,表情換成無奈。
“喬治,我能理解你的心情,但是帝國再也經不起一次大規模戰爭了。”
維特的意思也很明確,不希望喬治繼續鼓吹戰爭。
這裡有牽涉到文官集團和軍方的矛盾。
和平時期肯定是以經濟建設為主,軍方的話語權就會越來越小,這一點帝國所有將軍,在亞三當政那十幾年深有體會。
一旦戰爭爆發,帝國進行總動員,進入戰爭狀態,一切都開始為戰爭服務,軍方的權力就會快速膨脹。
維特作為文官,肯定不喜歡戰爭。
“帝國不想打,戰爭就不會爆發嗎?”
喬治一句話成功讓維特啞口無言。
日俄戰爭爆發前,聖彼得堡所有人都堅信,帝國只需要象徵性動員,就能像之前歷次訛詐清帝國那樣,逼日本讓步。
最近這十幾年,清法戰爭讓法國暴露了空虛本質,英國在布林戰爭中元氣大傷,日俄戰爭則是讓俄羅斯帝國成為全世界的笑柄。
威廉二世現在肯定已經在摩拳擦掌了。
“即便有,我們和英國之間也不會爆發戰爭。”
維特相信俄羅斯帝國和英國之間的盟友關係牢不可破。
《樸茨茅此條約》簽訂後的對英借款,就是維特負責的,那是尼古拉給維特的最後一個任務,之後維特就被尼古拉遺忘。
這就能解釋維特為什麼認為喬治是在鼓吹英國威脅論了。
站在維特的立場上,他也能理解喬治。
尼古拉就是這個寡恩薄情的性格,別看現在對喬治委以重任,那是因為阿列克謝和小尼古拉菲拉不堪,只能讓喬治出面負責軍改。
一旦軍改完成,以尼古拉的性格,恐怕還會把喬治一腳踢回阿穆爾。
所以喬治要鼓吹英國威脅論,鞏固自己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