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嘗試著走入他們的小小世界去了解,探尋獨屬於他們的秘密,和他們溝通交流。這其中的千滋百味,個中艱辛,甜蜜都是我甘於奉獻,沉醉的。
他們稚嫩的雙手,充滿童真稚氣的笑容深深感染著我。毫不誇張的說,他們治癒著我,鼓勵著我繼續前行。
時至今日,我常常會覺得自己是一個“幸運”的人。
這份幸運裡有對生命的慶幸,也夾雜著對命運殘忍的控訴。
我獲得了這份幸運,而同時我又無比清晰的意識到,我無法說服自己平靜的接受。
過高的自我約束使得我不斷遊走與自身自責,自苦的無盡迴圈之中,直止今日讓不減少萬分。
但是,幸運本身並不以借代、剝奪産生。
在想明白這一點之後,我從以往的‘愧疚’之中找到了另一個詞承擔這份情感——‘分享’
這感激於我的先生讓我意識到這一點。
他享有世俗所認可的名利,擁有外人認可的可供驕傲的資本。也擁有著強於我百倍,千倍的自我約束和道德。
他會為了一封孩子母親的感謝信不惜動用自己的所有社會力量來警告,威懾危險群體。
因為擔心孤寡老人獨自在家無人顧及,耗時耗力將自己所開發研究的産品贈予還未乘上時代東風的前行者。
因為知道最重要的農業科技化方面有所欠缺,力排眾議開發了農業無人機專案……遠遠不止這些。他還做了很多很多。
他將他的幸運分享給了很多很多人,這其中也包括我。也教會一步步交會我和自己和解。
在這條學術研究與實踐雙行的道路上,學的多了,越會意識到自己的淺薄,無知。
半年來,我深入瞭解了戲劇治療等新的治療理論。切實參與了其治療研究以及患者的反饋的心路歷程。
站在從不同的角度去捕捉,排程患者的心理活動,輔助我們的配合讓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去認識,感知這個世界。整個過程都讓我受益匪淺感慨良多。
醫學行業本身就是一個不斷學習,接受,融和的自我進步路程。
長路曲折漫長,明燈在心,便也不再彷徨。
未來,我也希望能保持著這份初衷,將這份幸運分享給更多的孩子。
行文至此,感慨頗多。
風塵碌碌二十六載,幸遇恩師,幸逢良人,幸
覓知音,更幸,雙親仍和樂安健。
最後,對參加論文評審、答辯的各位老師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謝。感謝今日諸位蒞臨垂聽。”
言畢,蘇芷衡欠身彎腰鞠躬,眼眶發紅,喉頭早已經酸澀不堪。
評委席最中間的李老和正排最後的人最先從椅子上起身,鼓掌。而後,在座的學生老師都站了起來,鼓掌。
經久不絕的掌聲持續了三分鐘,臺下很多人濕了眼眶,也有許多人感同身受。
“蘇芷衡同學,我現在宣佈,這節課,下課!恭喜畢業!”李老離開椅子,在掌聲鼎沸中和自己的關門弟子握手,擁抱。
蘇芷衡朝著恩師再次鞠躬,“謝謝,謝謝,老師!”
扶起她,李玉明取下眼鏡,揉揉眼眶,拍著她的肩膀,抿唇,深吸一口氣。經過剛才那番話他大概懂了,為什麼自己的老友會如此放心不下一個看起來如此聰靈沉穩的孩子。
李老眨巴雙眼,放低了聲音,“孩子,謝謝自己,啊!好好謝謝自己。你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