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人叫謝鵬,兩歲時行為異常隨後去醫院檢查確診了自閉症。
謝鵬家裡是普通的工薪階層,父母為了更好的照顧謝鵬商量,父親辭職在家照顧謝鵬,按著醫生給的建議和小孩多互動,溝通交流。
自閉症的小孩有自己的世界,很多時候根本意識不到身邊人的存在。
糾正刻板行為的過程是非常難的。有些患者會存在強迫症,任何東西在他內心都有自己的擺放秩序,一旦被幹擾很可能會讓他們十分崩潰。
另一方面特殊兒童入學困難是客觀存在的。
自閉症兒童的情緒控制想比其他孩子更加難以控制,很多的學校老師也沒有相關情況的處理經驗,大部分情況下是直接被拒收。
謝鵬在家庭和醫生的幹預治療下,情況得到了好轉。在當地的社群幫助下順利開始了學業,他的小世界進來了一抹亮色的光。
謝鵬上學後,謝鵬父親靈活就業找了送快遞的兼職。
母親下班的早就去接他回家,這樣磕磕絆絆的謝鵬幼兒園順利畢業了,還交到了幾個好朋友,小朋友們還相約一起上喜歡的小學。
好景不長,上小學的時候,有一次因為同學之間的打鬧觸發了謝鵬的壞情緒。
事情鬧得有些大,學校方面懲戒了鬧事者,其中也包括謝鵬。
從那以後謝鵬開始排斥去學校。父母親都很著急,但對八歲的他也無可奈何。
謝鵬似乎對學習失去了興趣,眼看著兒子整天悶在家裡沉迷於自己的世界,夫妻兩更擔心。
對於謝鵬的未來父母更加希望他可以自力更生照顧好自己,世俗的期望對他們來說不切實際也毫無益處。
兩人一合計讓謝鵬跟著爸爸一起去送快遞,這樣在照顧家庭經濟的同時也可以讓謝鵬多接觸外面的世界。
一個很小的決定卻有了驚人的發現。
小小年紀的謝鵬能記住每一條公共交通線路,他的腦海中有一張立體的地圖,告訴他目的地他總能找到最適合的解。
現如今他已經和爸爸一起送了七年的快遞了。
在這個過程中他學會了很多東西,和陌生人交流溝通,參與社會執行,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能清晰的感覺到是被社會所需要的。
或許人生真正重要的不在於如何活的更好,而是在於盡可能的去經歷。
採訪的最後他面對鏡頭還是躲閃,卻堅定的傳達自己的想法,
“我想憑自己的能力掙錢給爸爸媽媽更好的生活。給爸爸買一輛小車,給媽媽買漂亮的裙子。”
少年純粹至極的聲音隔著螢幕依然可以擊中螢幕外人們心底最深處的心絃。
活著,帶著世界賦予我們的裂痕去生活,用殘損的手掌撫平彼此的創痕,固執的迎向幸福。
沒有任何一種命運是對人的懲罰,只要竭盡全力就是幸福的!
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
謝鵬與父母的付出永遠是雙向的,他們都努力的為對方發光送去一份溫暖,用自己的肩膀和身影承擔一部分生活的壓力留下一片供家人棲息的光影。
生活是眷顧頑強有韌勁的生命的,他們都有在好好生活。
謝鵬的故事再一次提醒了蘇芷衡,幫助特殊兒童融入社會生活是他們的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