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掙紮向前
第二天檢查報告出來了,相較於之前症狀減輕了點。藥物治療暫時不需要了,更加需要的是心理幹預。這也證明唐婉盈之前的判斷是對的。
雖然蘇芷衡再次面對心理創傷時會表現的極度失控,容易被負面情緒裹挾,但是她能發洩出來對治療來說是很重要的,她的身體在向外界求助。
抑鬱症的發病機制複雜眾說紛紜,目前主流的有單胺神經遞質假說、氨酸假說、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假說、神經營養假說。
有些抑鬱症是由於自身的細胞所攜帶的特殊基因表現自帶的,而大部分則是由於後天的生存環境産生的。
蘇芷衡顯然屬於後者。
成長環境中父母角色陪伴的缺失,少年時代的重大變故導致她的精神狀況超負荷一下子接受不了,大腦和心理陷入混亂。
治療的這些年,唐婉盈能明顯感覺到這個女孩內心的掙紮煎熬。
她的身體裡撕裂成兩面,期待生活與孤獨自我隔離並存。
表面上她對外界環境表現的毫不在意,實際上她害怕和任何人産生交集和牽絆。
她將自己封閉起來以此來守護自己。
她缺乏安全感,住院治療的時候不敢關燈,門窗緊閉。不願意和外界交流,熬油點燈似的一點點煎熬著自己,從未止息。
收到診斷報告的時候蘇芷衡像是在意料之中,並未表現出太大的喜悅。
沈南晞心裡的石頭暫時放了下來,現在沒有惡化就是最好的訊息。
蘇芷衡參與的關於中醫理論與自閉症研究的專案最近研究遇到了一些問題的。
這幾天李玉明教授正帶著他們攻克難關,還請了有名的老中醫到院裡交流學習。她跟著也學到了不少的治療經驗。
一次慣常的學術會議上蘇芷衡接觸到了一個自力更生的來自星星的孩子。
那一天蘇芷衡和李老師一起參加某場學術會議。
在會場看見了一個特殊的工作人員,穿著快送的衣服約莫十五六歲。個子高高的,人也壯實,手裡拿著一個檔案袋,旁邊跟著一個穿著同樣服裝的中年人,比他矮痩些,眼神從未離開過他。
兩人額頭上都冒著細密的汗,面板被太陽曬的紅黑。兩人看起來和周圍的環境格格不入。
少年眼神躲避人群,有些飄忽不定。旁邊的人一直在和他說話,可能是不大中耳,少年沖他說了幾句,那人便不在做聲了只是傻笑不氣惱。
他們的異常與不協調引得蘇芷衡眼神多跟隨了幾眼。
少年拿出手機手指熟練的點選螢幕的撥號鍵醇厚朗聲,
“你好,閃送已經送到指定位置了麻煩來取。”
少年的聲音很低沉,頭仍然習慣性的微低著。
旁邊的中年人眼神裡瞞含愛意向少年比著大拇指咧嘴笑了。少年緊繃的臉鬆弛了不少。
不一會有人出來拿了檔案道謝,兩人揮了揮手應該是在表達不用謝的意思。檔案送達後兩人就走出了會場。
少年人腳步輕快走在前,中年人跟著他腳步慢慢的走。光影裡少年的身影染上一層光暈輕輕覆蓋了走在身後的人。
他們腳步未停,還有下一份快送需要送達。
過了幾天蘇芷衡在當地的一家新聞報道上看見了兩道熟悉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