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洛陽一丟,長安朝廷必然威望大跌,田令孜的背叛,必然讓朝廷最後的一點威望丟失殆盡。
張自勉說:“殿下所說,切中要害。雖然沒有田令孜,咱們用不了多久,也能取得中原決戰勝利。但田令孜的神來一筆,卻讓我們提前鎖定勝局。眼下我們要做的,就是絕不讓楊復恭輕鬆的回到關中。我們要在關東擊潰聯軍,讓聯軍崩潰,散亂,然後各個擊破!”
曾元裕也同意這個觀點,他說,我們現在兵多將廣,糧足械精,所據之地百姓休養生息,深得民心。現在朝廷威信早無,我們可乘勝西進,直取長安。我提議,再給楊復恭加一把火,讓咱們已經渡過黃河的七位猛將,立即猛攻保大鎮。同時,也請於太師出兵振武。咱們猛攻關中的四個蕃人軍鎮,以雷霆之勢迫使四鎮表明態度的脫離長安的聯軍,就算不能讓他們現在就完全投降於我們,也得讓他們真正退出長安的聯軍,保持中立。
“殺雞儆猴,好!只要能讓四蕃鎮退出聯軍,必然能引發其它藩鎮的不安,到時長安朝廷必然崩潰。沒有了聯盟,諸鎮只能是一盤散沙,到時正好分個擊破。”
鄭從讜也認為李璟的分析高瞻遠矚,他建議開闢第三戰場,輕兵西渡黃河入關中,加速楊復恭大軍的崩潰離散。只要聯軍一散,那麼秦軍就能輕鬆的將他們一一擊敗了。
李璟笑說:“此正合我意,兵法雲,廟算者算,得算多也。讓林威盯住楊復恭,給他十六個字,敵進我退,敵退我追,敵駐我擾,敵疲我打!”
首相鄭從讜說:“殿下說的是。”
李璟清楚,這場戰事,有多麼的重要。但與此同時,他還要兼顧淮泗和福建等地。他隨即下令,命林威為南征大將軍,王重為南征將軍,率領已經在絳州一線集結的十萬秦軍,正面迎對楊復恭的三十萬聯軍。高季昌、宋希、秦宗守等隨徵。
李璟又下令任王彥章為徵西將軍,高思繼、李存孝為徵西副將軍,率兩萬精銳,由龍門西渡黃河入關中,攻取保大軍,以迫服党項人為終極。王檀、郭濤、郭威隨徵。
李璟再授於琄為徵北大將軍,命他率所部三萬兵馬北出朔州,向河套的振武和天德二鎮進軍。
殿中的學士執筆龍飛鳳舞,快速的記錄著李璟的一道道命令。
最後,李璟命令以張蕤為徵東將軍,劉尋為徵東副將,命他二人率福建和浙東以及嶺南東西二鎮以及安南的兵馬,還有琉球、海南二島的水師及陸戰隊集結,做好隨時出戰的準備,讓他們向長江以南的浙西和宣歙邊界移動,以監視二鎮。若是吳越二鎮的兵馬,敢有異動,立即進攻二鎮。雖然李璟已經向楊行密和錢鏐發下封賞令,但李璟也不會弔以輕心,早做好兩手準備。
他又讓淮泗的趙犨也在陳兵汴河,一面是威脅牽制朱溫的宣武鎮兵馬不得異動。二來,也是防範蔡州的秦宗權。若是這個傢伙,敢向東來,那就絕不跟他客氣,立即提前清算他。
一道道軍令寫就,蓋印簽名之後馬上發出。
李璟環顧左右,命其餘各地守將暫且不動,謹守本地。近衛兵馬,則與他一同留守洛陽。他再三申明,兵馬既出,就須迅若雷霆。而且強調,我們是奉天命弔民伐罪,平禍亂、安民生是我等歷來所遵循,因此,軍紀當要牢牢謹守。
徵南征西征北征東,四徵兵馬,一共是二十五萬精英,再加上洛陽的五萬,大軍三十萬。他放心諸將都能各擋一面,再有趙犨等坐鎮邊界前線,有曾元裕、張自勉等指揮中軍,李讓、李良、李振等負責後勤,此戰必勝。
自安史之亂起,中土之上,豪強四起,藩鎮割據。天下總不能一直這樣亂下去,百姓不能總在戰亂中痛苦求生。總有一天,天下歸一。而這一天,終於快到了。
“諸君共勉!”李璟高聲說道。
李振帶著長身而起,高呼:“共勉!”
眾臣複誦:“共勉!”一個個豪邁有力的聲音匯聚一起,振耳欲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