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殺成一團,昏天暗地,日軍的飛機大炮都沒有辦法相助,從這點來說,白刃戰是中**佔了便宜,因為避開了日軍優勢火力。
但作為三營來說,其實白刃戰是有點虧的,畢竟守著優勢的地形,沒有必要和日軍死拼人數。
但現在上高已經是最後的陣地了,日軍的飛機大炮都把上高縣城打爛了,鏡山這最後一道防線,必須要守住。
對於大兵團作戰來說,一個營一個團的衝鋒白刃,都是很正常的,甚至是犧牲一個營計程車兵,換取守住陣地也是可以接受的。
上面羅總部的壓力層層下壓,經過王軍長、李師長,一直到劉團長,其他的部隊也在對著日軍進行反衝鋒。
特別是在下陂橋的58師,下陂橋位於鏡山北麓的山腳下,日軍從泗溪一路和58師打過來,之前58師還能有後路可退,現在已經沒有後退的地方了,必須拼命了。
鑑於日軍34師團和20旅團的人數越來越少,這個時間74軍以優勢兵力的人數壓上去,和日軍進行搏命式的對抗,在戰術上是一個正常的選擇。
之前的逐級消耗和後撤,已經把日軍消耗得人疲馬乏了,很多作戰單位人數銳減,到了上高這邊,日軍也是拼盡全力的最後一份力氣了。
如果這口氣中**沒喘上來,那就會輸了,前功盡棄了,所以,51師要求鏡山口的152團不懼傷亡,和日軍進行肉搏,最大地消耗日軍生力軍。
說白點,就是拿命換命,拿自己人的命和鬼子拼死,一對一死掉一個,鬼子就少了一個,日軍無後方無補充作戰,死掉一個就沒了一個。
而中**則不同,依靠著大後方,不斷有糧彈補充進來,甚至有生力軍部隊在路上馳騁過來。
十來個師十多萬人圍住日軍二萬人,和日軍拼人數,明顯是中**佔優勢了,哪怕是二三個人拼一個鬼子,也是贏的,只要拼掉日軍一半人數以上時候,日軍自然就要崩潰了。
這次上高的圍殲戰,羅總部及長沙的第九戰區司令部,都捏著一把汗,畢竟這次是用十來萬人圍二萬日軍。
這個數是目前圍殲戰中日軍人數最多的了一次了,生怕吃多嚼不爛,最後壞了自己的肚子。
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將軍和日軍交戰以來,一直在謀求要圍殲日軍至少一個師團,全殲掉,要在編制上抹掉日軍的編號。
第一次在徐州會戰時候的蘭封,也是十幾個中央軍精銳師,圍住了日軍土肥原師團,日軍精銳第14師團。
哪知道這些中央軍精銳,到了最後關鍵時候,卻慫了,不聽薛將軍的話了,臨陣脫逃,導致包圍圈露出一個大口子。
讓日軍14師團逃出生天,反過來匯合外圍增援過來的部隊,咬上幾口,本來好好的圍殲戰,卻打成了個自己大規模潰敗的敗仗,這口氣讓薛將軍難以下嚥。
後來薛將軍吸取教訓,不再相信中央軍,和李忠仁一樣,使用嫡系軍隊和雜牌軍加中央軍的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