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在空中支援的佈置上,岡村指定第3飛行團的第45戰隊專門提供戰車隊的密接支援,並準備了偵察中隊連續偵察中國軍動態。
等於給這個裝甲師配備了完整的地空協同作戰條件,戰機攻擊前進,坦克集團群起而攻之,並快速前進。
這種立體迅猛的現代化作戰方式,讓還是大量土鱉的中國軍,幾乎是沒有還手的能力,只能被動地後撤,後撤。
中國軍為了防守南昌,在修水一線佈置下重兵,隔河修築了大量的防守工事,如果僅僅是靠著坦克去衝擊,還是效果一般的。
至少隔著一條深深的修水河,那時候沒有先進的水陸坦克,一道深寬的河流是兩軍之間的天塹,無法透過。
為了渡過修水,為了讓坦克群順利渡過修水,要麼是修臨時橋樑,要麼就是用艦船運載,這裡日軍的艦船進不來,只能是修橋。
但修橋,對岸佈下重兵的中國軍,是不可能輕易給日軍去修的,所以,先必須打掉對岸中國軍的防守。
這個時候,岡村寧次想到了使用“戰爭之神”,那就是大炮,日軍有大量的大口徑大炮,這是一個巨大的優勢。
岡村寧次和使用坦克群一樣,將各師團的大炮集中使用,組成炮群,由野戰重炮兵第6旅團長澄田崍四郎統一指揮。
從各師團抽調了5個150野戰重炮兵聯隊(第10、12、13、14、15聯隊),2個獨立山炮聯隊(第2、3聯隊),獨立攻城重炮第2大隊,三個獨立迫擊炮大隊。
把這些大炮和炮兵全部編入第6炮兵旅團,使得這個炮兵旅團集中火炮達二百多門,包括150毫米榴彈炮96門,105和150毫米加農炮24門,90.5毫米口徑的迫擊炮96門。
這麼恐怖的炮火容量,比一個蘇聯炮兵師規模還大,比中國所有的中國軍重炮總和還要多,類似一個集中作戰的炮兵集團了。
炮兵數量都快接近步兵人數,是中國抗戰中日軍炮兵配屬比例最高的一次戰役。
日軍還投入了一支可怕的化學部隊,第2野戰瓦斯隊,下轄3箇中隊一千多人。也就是毒氣部隊。
其實,在南潯線的軍事情報上傳後,軍委會也想先下手為強,打擊立足未穩和兵力不足的日軍。
日軍第11軍人數雖然眾多,但佔領了華中大片土地,處處需要防守,兵力也被攤薄了,能集中起來使用的野戰部隊不多。
但中國軍,特別是第九戰區的部隊,也剛剛在萬家嶺圍殲戰中撤出來修整,各部隊傷亡巨大,急需補充和訓練。
紙面上第九戰區有52個步兵師,兵力屬於全國最大的戰區,但大都是徒有虛名,很多是空殼師,只有四五千人,而且還沒有什麼戰鬥力。
這樣的部隊,是不可能繼續作戰的,何況是對強悍的日軍發動進攻,簡直是以卵擊石不自量力。
加上新年過後,南潯線贛北這一片,連日大雨,道路泥濘,日軍的機械化都累出老命來,裝備落後戰鬥力還沒有形成的中國軍,更是難以集結。
所以,部隊各級指揮,都是以各種理由來應付上級,最後第九戰區不得不連續推遲進攻的日期。
部隊就這樣失去了先機,就算是搶佔了先機,也沒有辦法搞定實力強大的日軍,最多也是勞民傷財,對日軍進行襲擾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