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人力、財力、土地皆掌握在貴族豪強手中。
當時最有影響力的是段氏部族、俠氏部族、公厘氏三大貴族。
申不害也是個殺伐果斷的主。
第一天上任,做了周密準備,特意將忠於國侯且也有自己許多朋友的三千精銳甲士從新鄭城外調入宮中,將原來與大臣們裡外溝通、由韓家老統領的宮室護軍調出城外訓練補充。
他決意為變法祭旗,對舊貴族大開殺戒,震懾涵國舊貴族的氣焰,為變法掃清道路。
此舉成功,變法成功。此舉失敗,變法失敗。
至於自己的安危存亡,他早已置之度外。
當時,他雙手捧定一柄金鞘古劍,是涵國定國諸侯的鎮國生殺劍。它塵封多年,光芒已經被邪惡吞噬。
當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段氏部族、俠氏部族、公厘氏三大家族的領頭人斬殺,驚雷閃電威不可當。
隨之,帥兵接收俠氏、公厘、段氏三族封地,城堡摧毀、府庫清理收回,而且將三族的兩萬多家族私兵收編為國家軍隊。
此間,被扣押在新鄭的其他貴族也紛紛交出領地、所欠賦稅以及家族私兵。
一個月內,涵國的府庫因抄家而充盈起來,三萬多私兵也大大增強了涵國兵力。
申不害認為,整肅吏治後必須立即著手整肅軍兵。他向韓昭侯主動請命,自任涵國上將軍,將貴族私兵和原有國兵混遍,開始了極其嚴酷的訓練。
涵國開始動盪起來,喚起了生機勃勃的活力,也引起了六大戰國和各種隱秘力量的警覺與密切關注。
申不害極力主張百姓多開荒地,多種糧食。同時,他還重視和鼓勵發展手工業,特別是兵器製造。
所以戰國時代,涵國冶鑄業是比較發達的。當時就有“天下之寶劍韓為眾”、“天下強弓勁弩,皆自韓出”的說法。
申不害相韓15年,“內修政教,外應諸侯”,幫助韓昭侯推行“法”治、“術”治,使涵國君主專制得到加強,國內政局得到穩定,貴族特權受到限制,百姓生活漸趨富裕,史稱“終申子之身,國治兵強,無侵韓者。
但是,申不害的變法維新卻有著非常大的弊端,也開啟了‘陰謀詭計’治國的先河。
因為,變法維新的方式為術治,其成效壓根經不住人類的歷史磨練。
術治變法維新也屬於法制的一種,卻不能和法制一樣確實為國家確立個人行為架構,它將君王的權力凌駕在法律之上,君王能夠隨心所欲地更改律例,不具有秦國“王子違法與庶民同罪”的規章,法不責眾,這也讓涵國的朝廷作風越來越人心惶惶。
畢竟,做君王身邊的網路紅人,在一定程度上就能在法律上獲得優勢,律例難以違反君王的意願去懲處君王寵幸的官員。
因此,詭計權謀也就成了涵國朝堂前的內幕,每家都心懷鬼胎,這般,選撥出去的人才儘管更符合君王的意味,卻很難確實為國家服務專案。
因此,涵國短暫強大之後,便偃旗息鼓,內鬥不止。
對我,外交乏力,首鼠兩端,特別是在公仲侈的主導下,涵國一會依靠趙國而背叛楚國,一會仰仗齊國而拋棄秦國,最終造成趙國、楚國、齊國、秦國都提防他,竟無真正的沒有。
再加上涵國所處位置的確尷尬,坐擁中原“核心地段”被四周強敵圍繞,並無縱深空間,相當於夾縫求生,稍不留神就會國破家亡。
而在秦昭襄王時代,為求生存,割讓上黨,從此開始走向滅亡的道路,逐步成為大秦的心腹之國。
眾人聽完,唏噓不已。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如果當時的涵國能依法治國,而非採取術制,一方面可謂群狼環伺,但另一方面,外交有力可謂八面玲瓏,左右逢源,遊刃有餘。
“此次韓地救災,首要關鍵,乃打掉韓地貴族殘餘勢力,而其勢力的領袖乃涵國最後一位流亡公主,名為紅蓮,她累積的財富甚至富可敵國。
許多反秦勢力都接受她的資助。”
蒙毅的介紹,讓嬴玉想起了韓地的黑勢力流沙,一個臭名昭著的刺客集團。
“紅蓮的財富之源有三個渠道。
一是青樓女閭,二是賭場博彩,三是易寶大會。
共同之處就是雖然身在江湖,卻和列國中的官宦、巨賈打交道。”
由臭名昭著的流沙殺手組織提供武者坐鎮,閒雜人等不敢搗亂。
青樓和賭場都有固定的據點,諸位應該都不陌生,而易寶大會卻相當神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