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湛藍如洗,萬里長雲,層層排疊,恢宏似龍。
一隊煞氣驚天的馬隊方陣,拱衛著中間四輛駟馬輜車,迎著清晨的朝陽前行在熹微的日光下,迤迤然走出皇城。
原本,嬴玉計劃輕車簡從,悄悄的奔赴韓地,在少府令嬴坤的要求下,重兵保衛出城。
而嬴玉的護衛隊,也是軍中未來的“野戰鐵騎”終於驚豔亮相,儘管只有一百二十人,卻彰顯著鋼鐵洪流,摧毀一切的氣勢。
六國統一後,笨重的車戰已經漸漸隱退,快速靈動而又衝擊力極強的騎兵漸漸成為最有戰力主流兵種。
所謂鐵騎,戰馬和騎士均用當時上好的精鐵馬具與盔甲兵器裝備起來的集團騎兵。
馬蹄裝有鐵掌,使戰馬能夠在任何粗糙的地面賓士而不懼荊棘尖刺。
馬頭裝有鐵片與皮革相連的面具,使步兵弓箭對戰馬的威懾大大減弱,更加輕便的藤甲還在製作中,
馬鞍也用重量輕硬度高韌性好的精熟鐵,代替了又重又厚又軟又脆的銅質馬具。
馬上騎士的兵器也從長大的矛戈演變為精鐵鑄造的大秦陌刀和馬刀,每人背上還有一張大弓,或者手弩,鋒銳輕捷,便於集團衝鋒格殺。
面對笨重緩慢的戰車與步兵結合的古典方陣,這種鐵騎發動的狂飆一樣的集團衝鋒,如同鋒銳的箭失一般,具有摧枯拉朽般的鑿穿威力。
在野戰鐵騎後,浩浩湯湯千人車隊,拉著各種物資,便是扶蘇的車隊,今日,扶蘇也將趕赴嶺南赴任,在進入韓地前,便相約同行。
在其中一輛輜車內,坐著嬴玉、扶蘇、叔孫通、蒙毅四人。
“九公子的奇思妙想,無處不在,這馬車裝了你所說的‘減震’,頓時平穩了太多!”叔孫通捋須感慨。
經過扶蘇的勸導,加上治理瘴氣的神器推出,還是嬴玉一句話,叔孫通表面欣然願意前往。
“崛起於微末,共患難之時,汝縮卵,未來分大餅,豈能有份?”
作為兄弟,能幫扶蘇一把,舉手之勞。
嬴玉的勸戒,透著威脅之意,意味著兄弟倆無論誰大位,你敢縮卵,以後沒好果子吃。
叔孫通不但親至,還帶了數十名弟子,這樣扶蘇對嬴玉的感官親近了許多,甚至對奪嫡之意
“九弟,我看你這120人野戰鐵騎,比我這千人護衛隊都有威勢,無論如何,也要給我裝備一支千人野戰旅。”
“大兄,嶺南以維穩為主,穩定高於一切。只要不亂,三年便能大變樣。
可以輕騎兵為主,重騎兵為輔,只要韓地的鍊鋼廠運轉起來,輕騎兵的問題將迎刃而解。
而且,嶺南的甘蔗、樹木、玉桂和香木,有多少,我要多少。”
千家家居坊打造簡裝傢俱,需要大量的木材,而且又有了大量造紙的需求。
現有竹簡的更換升級,如同乾涸的大渠,首批水源將大渠灌滿之後,便進入常態化的增補,樹木的需求將大幅度降低。
“九弟,大兄代嶺南的黔首謝謝你!”
輸出甘蔗、樹木,等於為嶺南增加了生存空間啊!
“待韓地的救災平定之後,我的任務便是將首個大型鍊鋼廠建起來!九公子定要親自指導第一家鍊鋼廠落成。
這不僅是大秦的國防需要,更是黔首農具升級的前置。”
蒙毅不僅負有十萬救災維穩精銳統御之責,還肩負建設首家鍊鋼廠任務,便與嬴玉一道趕赴韓地。
“我省的其中厲害,定將第一家鍊鋼廠建起來!”
嬴玉頷首繼續道,“我有個困惑,涵國雖小,鐵山卻是最多,農耕平原也最多。
兵器鍛造天下第一,糧食貯藏也是天下第一,國家雖小,卻可以強。
然而,韓為何會成為弱國?”
“當年申不害和商鞅幾乎同一時期,涵國曾一度強大。”
叔孫通就是活歷史,說了一段韓地的興衰史。
變法之前,幹弱支茂,國家積弱,舊族權臣挾封地自重,私立親軍,豢養門客,聚斂財富,堵塞賢路,使民窮國弱,廟堂汙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