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好年景。
收了秋,種了麥,村裡村外也都還在忙碌著。
摘野果,清魚塘,採山菇……
鄉下人除了種地,大多沒有什麼固定的收入來源,啥活掙錢就幹啥。
今年好不容易陳凌給找來這麼多能去山裡‘白撿錢’的買賣,他們哪裡捨得歇著。
別說自己村裡了,外村的,其他鄉里、鎮裡的也都見天的往陳王莊跑。
或是趕車,或是騎車帶筐,有的甚至挑著擔子就來了。
全是些野果、山貨之類的東西。
雖說不至於像趕集、廟會一樣熱鬧,但每天也是人來人往,大壩上來去的人從早上到天黑。
搞得水庫裡的水鳥都比以往少了很多。
這樣的氛圍下,加上每天能看到賺的錢,實打實的落到自己手裡,連陳凌家也受到了影響。
二舅哥王慶忠兩口子也不願意再清閒下去,匆匆忙忙從風雷鎮趕了回來。
大舅哥王慶文兩口子也跟隨過來一趟,看了看爹孃。
王存業現在不用漫山遍野的採藥,也不怎麼用下地了,身體好了很多,腿腳也利索起來。
兄弟倆知道爹孃在妹子妹夫這邊比在山上享福,也樂意讓他們在這邊住著。
至於兩個兒媳,沒了老兩口帶娃,心裡也沒啥埋怨的心思。
小姑子方方面面都很好,有啥事也惦記著他們。
以前的時候,兩位老人還總覺得住在女婿家不好。
怕人家說家裡有倆兒子還在女兒家住著,是不是兒子兒媳都不孝順啊。
老人家比較在意這一點。
加上老家同寨子裡的人也老有說閒話,說女婿有錢,他們住女婿家不願意回去了。
聽著很讓二老生氣,跟人講道理講不通。
好在後來也看開了。
跟兩個兒子講,既然他們妹夫有心帶著他們賺錢,那就一家人有勁往一處使,全家一條心的好好幹。
這兩年賺錢快,就趕緊抓住機會賺錢。
萬一過兩年沒這麼好的光景了,到時候又該後悔了。
總之,先講實際,再說別的。
王慶文、王慶忠兩家現在就有了默契,加上王慶忠這次國慶賺的錢帶回去,兩兄弟分了錢後,就更是令人振奮。
啥事兒都想開了。
兄弟兩家達成了默契,誰家方便,就誰來陳王莊給妹夫幫忙。
就是爹孃年底不回家過年都沒事。
有錢了天天過年。
其實王慶忠賺的錢有很多嗎?
並沒有很多。
但山裡人窮怕了。
有了盼頭,還是經自己手賺的,這多提氣啊。
這次來到陳王莊,再一看村裡這氛圍,好傢伙,心頭更火熱了。
趁年輕,趕緊多賺錢,不然就跟妹夫村裡的立獻一樣,前兩年娃都險些養不起。
二舅哥兩口子回來了,住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