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人,就算人人都是精英,多面手,救世會也無力爭奪富饒的地方。
再加上他們的名聲臭不可聞,也沒有人願意和他們合作,反倒是主動攻擊他們的人到處都是。
波風鳴人參考周文明起家的歷程,選擇茶之國作為救世會的落腳點。
茶之國在周文明統治中,曾是繁榮遠勝火之國,在忍界僅次於鐵之國的龍興之地。
但隨著周文明的大撤退,茶之國的人口被周文明作為自己人搬遷,和鐵之國的人口一起,轉移到了紫雷星重新發展。
失去了人口後,茶之國很快就衰落下去了。
不是周圍的人口不願意遷徙過來,而是茶之國的建設水平太高了,高到水平不夠的人口根本用不了的程度。
在大撤退的那時候,就算周文明的降臨者願意交接給新來的人,但他們不能很好的操作,很快就將茶之國搞崩潰了,變成了一片廢棄之地。
失望的倦鳥和管家就放棄了這個無意義的操作,將一套完整的工業體系封存起來,轉交給了波風鳴人。
在茶之國,救世會得到了喘息的機會,而且高階的基建正對救世會的胃口,他們僅用一百多人,就讓茶之國南端三分之一的面積恢復了原貌。
然後救世會就有了海量的物資,海量的糧食,萬事俱備,只差人口了。
而人口則被戰亂的諸國逼過來了。
對戰亂中的各個政權來說,他們處於絕對的增量發展期,忍界到處都是財富、武力和資源,只要大膽的去搶,就能快速的擴充實力。
相對於其他資源,人這種資源就太麻煩了,要供吃供喝,還得照顧情緒。
但是換個角度,人又是最賤的一種資源,只要不考慮他們的心情,那就能可勁的造。
於是野心家們選擇對控制的人口進行調查,抽取武力、技術人員和優質勞動力後,對於剩下的老弱幼進行驅趕。
人為的製造了第一波難民潮,也是忍界人口最大規模的死亡階段。
除了部分進入了荒廢的茶之國,被救世會接納生存下來,絕大部分都在一兩個月後死在了流浪的路上。
說實話,這波人口增加對於救世會只是負擔,沒有獲得優質的勞動力,甚至沒有辦法組織武裝力量。
但這次接納改變了救世會的名聲,開始有人攜家帶口的前來茶之國了。
這些人是工業體系中的中層,實際上的精英骨幹,絕對的中堅力量。
但在不夠了解工業體系的人眼中,很難看到他們的身影,這些比普通工人就高一級的傢伙,很容易被忽視。
被忽視就會帶來利益上的侵奪,這就是腐敗。
而且這是人性,不可能不存在,只能透過其他的方法去壓制和控制。
在此之前,平衡腐敗衝動的是法律和制度,現在都隨著周文明的離去而消失。
於是僅僅幾個月的時間,腐敗就快速的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而新生國家的高層根本沒有察覺,因為腐敗在開始的時候,其實會讓他們感到舒服。
除了真正能夠看穿時光的偉人或聖人,又或者能夠沐浴到偉大時代光輝的人,沒有人能自動自覺的從舒適區脫離。
關鍵就是這個舒適區中,絕對不是純粹的生理享受,而更多的是事業快速推進的快感,如有神助般的眾志成城,這樣的精神享受。
自主擺脫精神上的享受,真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
擺脫不了就自然而然的沉淪其中,這種慾望的漩渦宛如泥潭,沉淪者只能無力掙扎的緩緩下沉。
周文明從忍界撤退的根本問題,就是它從封建時代被強拉到了超現代,跳過了太多的人文階段。
底層的勞動者不知道該怎麼制約統治者,腐敗的統治者也不懂得應該剋制自己的慾望。
新生諸國的腐敗並不是王朝到了末期的感覺,那種體制內所有人都不得已的貪腐。
這種腐敗充滿了詭異的生機,以及讓人恐懼的瘋狂。
他們不得不瘋狂的放縱貪婪,每一個人都必須張開血盆大口,必須無所顧忌的撕扯能夠捕食的血肉,完全顧不上考慮獵物吃光後,自己是否還能夠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