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整個矮行星的對外熱輻射增加不到萬分之一,電磁輻射反而略有下降,絕對不會被發現的。….
為了保險起見,距離最遠的假基地已經在升溫了。
假基地坐落在一顆彗星上,此時彗冰已經完全融化,變成了一顆晶瑩的水球,塵埃岩石等自然沉積在核心,透過電弧熔鍊打造成了一個堅硬的星核。
隨著更多的龍心輸送過來,電量輸出越來越大,彗星融化的外殼水被磁化,隨時能夠變成一層層的電磁水膜防護罩,以及一道道磁化水電磁炮軌道。
而這種融化的水球熱輻射比原本的冰彗星增加了上萬倍,很容易就會被仔細的觀察者透過對比發現,起到對主基地的掩護作用。
之前為了隱蔽,彗星外籠罩了一層甲蟲,將熱輻射大部分反射回來,少數則吸收,作為甲蟲生存的能量。
現在這層甲蟲散開了,熱輻射向著星空發散出去了。
對這種突發變化的發現速度,非常考驗一個文明的執行力水平,三位降臨者都十分好奇六絃星會在多長時間內發現,並作出反應。
結果是,兩個小時。
彗星揭開掩護層僅僅兩個小時後,六絃星艦隊開始集結,一支三萬艘戰艦組成的艦隊對著這顆驟變的彗星猛撲過去。
太快了,這就意味著六絃星對星空的掃描和分析資料的時間間隔,加上艦隊調動的時間,總共不到兩個小時。
捫心自問,這速度比周文明厲害的不少,流星知道在太陽系,周文明的反應速度為四小時左右,最消耗時間的是對資料的分析比對。
三位降臨者的第一個念頭並不是好厲害,而是好怪異,有這種超高水平的執行力,這個文明為什麼蹲在一顆行星上一動不動呢?
超高的執行力通常代表著文明的向心力和向上發展的決心,是一個生機勃勃的文明的最大優勢,應該同時帶有強烈的好奇心和進取心。
就像是周文明一樣,還沒有幾個人嗯,就開始了星際探索,殖民紫雷星,甚至不自量力的開展戴森環建設。
嗯,實話實說,周文明的確是跳的特別厲害的特例文明,好多行為都接近作死和冒進。
但是六絃星這樣一潭死水似的更奇怪,除了本星包裹的嚴嚴實實外,他們沒有對外殖民的任何跡象,不說跨恆星系殖民,恆星系內的行星又不是隻有一顆。
不殖民,不展開對外開拓,卻建造了大大小小十幾個星環,主星環上還有六條同步軌道天梯,那百萬艘戰艦更是奢侈到令人咋舌的誇張工程。
六絃星的人在想什麼呢?
在流星和大炮還在糾結的時候,戰錘說道:「別想太多,打過去,都知道了。」
流星贊同道:「對,打過去,掀開這層百萬戰艦的外殼,自然就知道他們在做什麼,在想什麼了。」
大炮也是哈哈一笑:「沒錯,戰爭也是交流,開打!」
兩天後,六絃星艦隊接近了彗星假基地,假基地此時已經變成了真要塞,層層疊疊的電磁水膜使得彗星的體積膨脹了數千倍。
水膜反射著恆星光輝,如同金剛石一樣光彩奪目,隨後一道更加耀眼的高能粒子束從要塞中發射出來,直擊八百萬公里外的六絃星艦隊。
以此次攻擊為開端,戰爭正式拉開序幕。
不過,這揭幕的第一戰相當潦草,雙方各自發射幾百道鐳射、高能粒子束後就不約而同的靜默下來。
距離太遠,能量散逸太嚴重,雙方的攻擊都不能算是給對方洗臉,傷害還不如小孩子們互相用水槍攻擊。
但雙方的攻擊消耗可不低,六絃星戰艦的情況不知道,但是彗星要塞的每一次射擊都要消耗十幾噸的物資,而且還是經過提純和精煉的戰略物資。
這種級別的消耗只是為了給對方照亮,這也太不划算了。
於是雙方都恢復了靜默,積累能量,等待更近的距離上爆發。.
百戰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