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就這兩位在關係世閥當中的威望,加起來也不如李淵一個頂用,人家的根子深著呢。
冬天裡,李淵探頭探腦的終於趕到了晉陽上任了。
雖說東都洛陽的大臣們,對李淵都有不少意見,但在晉地,李淵名聲還不錯。
因為李淵這個河東宣慰使來到晉地之後,除了剿賊,就沒幹什麼天怒人怨的事情。
而且,被突厥人,皇帝楊廣和民部尚書樊子蓋折騰了一氣的晉地,也需要這樣一個家世顯赫,卻又比較寬容的人來坐鎮。
所以,李淵一到,就得到了晉陽大族們的歡迎,人家家世太佔便宜,你沒地方說理去。
李淵用他溫和笑容,以及無可挑剔的禮節,安撫住了這些晉陽大族。
然後,他的幾個兒子就上場了,各領兵權,並開倉放糧,讓冬天裡聚集在晉陽的府兵們,也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溫暖。
到了大業十二年初,李淵派出去很多人,各地的都有,向那些義軍講述自己的寬容和仁慈,只要放下刀槍,也就既往不咎。
想回家種田的,發放田產,想從軍的,那更好了,我這裡正缺兵少將呢。
還沒有經受過王世充的出爾反爾考驗的晉地義軍們,紛紛歸附。
這到不是李淵多有人格魅力,還是他的家世佔了便宜,關西大閥,和皇帝是姻親,名聲也還不錯。
這樣的人,在亂世可是香餑餑,其他的人和人家一比,都成了賊頭了。
這就是家世的威力和好處了,沒辦法,人們就認這個,別人來了,還就是沒有李淵這麼順手。
不過李淵也沒得意幾天,洛陽的那邊就給他添了堵。
因侄兒參與楊玄感之亂而削職為民的王仁恭領了馬邑太守,走馬上任了,隨後,陳孝意成了雁門太守。
這兩個人選的可是好,都是一種死倔死倔,俗稱忠臣的生物。
這兩個人接連上任,讓李淵很難受,馬邑和雁門都是晉陽門戶,他還想著跟突厥好好溝通溝通呢,這下算是沒戲了。
倒黴的人還有呢,馬邑郡丞李靖就是其中一個,他終於也品嚐到了雁門之圍的苦果。
雖說之前已經抱了玉石俱焚之心,想跟著皇帝一起完蛋算了,但這不是沒事嘛,那自然就是嚥下苦果了。
別人不管你有多少原因,是不是因為皇帝才被圍在了雁門,別人現在只知道,馬邑被突厥人長驅直入了,你個馬邑郡丞幹什麼吃的?
於是,缺職多年的馬邑,終於迎來一位太守,壓在了李靖頭頂上面。
比李靖更倒黴的是雁門太守王確,他的貪生怕死,都看在了東都臣子們的眼睛裡,而且,這傢伙是個晉人,比李靖這個關西世閥子弟更可惡,於是,他直接被削職為民了。
不過,就在李淵覺著,東都的那些人有些討厭,是不是應該讓女兒和柴氏子儘快完婚,也好能在東都找些能說的上話的人的時候,一個名字開始頻繁的出現在了他的耳邊。
(總感覺進度要比將血快的多,這麼下去是不是下個月就能完本了?哈哈,開玩笑,阿草只是想問問,大家是不是也有這種感覺?要不要放慢些?
這一年一年過的,嗖嗖的啊。)(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