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這裡駐紮著八千多人,只有一千人的高句麗守軍,兼職監工,其餘都是高句麗的民夫。
在使用民力的藝術上,高句麗王和隋帝楊廣,有著天壤之別,要真說的話,他只佔了一個狠字罷了。
當然,高句麗民夫的生存狀態,不用過多的描述。
這一晚,營地中所有人的命運,不再是看他們出身有多高貴,拿沒拿著刀子,而是看運氣。
堤壩一潰,驚醒的高句麗人,可謂是蜂擁而逃。
大水衝破堤壩,從山谷中肆虐而出,這顯然是大水鋒頭最盛的時候,當然,它的破壞力,還遠不如它肆虐而下,速度越來越快的時候。
不過,狹窄的河道,此時已經容納不下它那粗壯的身軀,高句麗人營地,當時便受到了波及。
當浪頭打響高句麗人營地的時候,浪峰竟是高大數丈。
無論是人,還是營帳,在大浪翻滾之下,一觸即潰,馬匹像玩具般拋向空中,掉落下來,和其他東西一樣,消失在水中,無影無蹤了。
奔逃的人群,在後面巨獸的追襲下,一批批的被吞下去。
這一刻的景象,壯觀而又殘酷,能親眼目睹的人,大多都化為了魚鱉。
只有少數人,逃上了山,另外一些足夠幸運的人,他們處於營地外圍,多數都是守衛這裡的高句麗官兵。
大水衝到這裡,有些後繼乏力了,大水更願意去的地方,永遠是下游。
所以說,高句麗人的營地,只是因為離河岸太近,受到了波及而已。
沒到天明,這裡的大水其實就退了。
整個營地,一片狼藉,人馬的屍體,隨處可見,更多的,則是被大水卷著,衝向了下游。
倖存的高句麗人,終於驚魂未定的陸續回到了營地,開始在倖存的,身份比較高的人的帶領下,搜尋倖存者,翻撿輜重。
實際上,這裡的每個人,在劫後餘生之餘,都只剩下了惶恐。
軍令未到,大壩卻先潰了,這可是要斬頭的。
而他們還不曾想到,真正的危險會來自於隋軍的攻擊。
不過,經這麼一折騰,後來所謂的高句麗戰神的金身,卻是被攪合了一半。
後來人史載,大都是說,高句麗人本來在薩水上游攔河築壩,欲水淹隋軍,不想,大壩先潰,反倒損兵數千。
不過,腦洞大開的後來人,就說隋軍有了察覺,先破壩放水云云,隨後爭論不休,但卻沒什麼考證依據,載不到正史之中。
不過,終於也有人,在翻閱隋時案卷的時候,發現了一些蛛絲馬跡……
但那都是後來人的事情了,此時此刻,作為始作俑者的李破,已是登上了山頭,身邊的人,也是越聚越多。
大家開始坐下休息,檢查刀槍,準備作戰了。
(本來阿草想安排打上一仗,後來一想,後患太多,需要查缺補漏,所以,阿草偷了個懶,用計謀代替了,有點想當然的地方,大家就別噴了,阿草繼續努力中……)(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