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那也要比在黑暗中爬山的隋軍將士要快的多。
隋軍剛走出去也就一二里路的時候,圓木已經到了高句麗人設下的第一道水壩。
沉悶的撞擊聲,在山谷中迴盪了一下,但這並不算多大的聲音,也沒驚動什麼人,守在這裡的高句麗人,忙活了一天,各個睡的深沉。
不過,第二聲悶響響起,水壩發出了一陣呻吟,這響動就有點大了。
有那睡的比較輕的人,迷迷糊糊的醒轉了過來,望向黑乎乎的河面。
沒等他們看的清楚,第三聲悶響響起。
簡陋的水壩,禁不住摧殘,終於痛苦的咳嗦了起來,連鎖反應般,露出河面不高,有著許多缺口,讓水流透過的像是一個個粗大的樁子一樣,打進水中的水壩,頓時就塌了幾處。
高句麗人的驚呼尖叫聲,頓時響徹山谷,但還是壓不住水壩接連倒塌入水的轟隆聲。
山谷中的水位,雖然有著落差,但已經非常的高了。
上游這裡的水壩,其實承受的壓力並不算大,下游的水壩才是關鍵。
所有的水位落差,以及儲水造成的壓力,大部分都集中在下游的水壩上面。
不管是為了迷惑敵人,還是減輕水壩承受的水力,所以,下游處的水壩,會隨時放水,這樣一來,相當於,他們在一邊加固水壩,一邊在儲水。
這樣的工程,要是換了建築大師宇文愷來做,只要給他充足的人手,幾根木頭,還真不一定能建功。
但這年頭,跨國工程肯定是沒有了,嗯,也不能說沒有,四方城還立在遼東城那裡呢。
不管怎麼說,當上遊堤壩塌下來,結果就是災難性的了。
這就不是幾根木頭的事情了,上游塌下來的木石,順水而下,進入了這個小水庫,很多漂去了岸邊,但更多的則是衝向了谷口的主壩。
潰堤的聲音,轟然作響,在山谷中不停激盪,好像悶雷般鳴響不絕,隔著一個山頭,隋軍上下也是聽的清清楚楚。
立時,壓抑的歡呼聲,在隊伍中響了起來。
走在隊伍前面的李破,也是狠狠鬆了口氣,多好的主意啊,竟然被人說成是劍走偏鋒,切,非要打生打死才是正道不成?
有用的主意,就是好主意。
一邊走著,一邊自得,沒留下,腳下一絆,頓時摔了個跟頭,還好,黑乎乎的,誰也看不見,一骨碌爬了起來,心情卻是沒受多少影響,還是那麼的好。
不過心裡還是埋怨了一下,高句麗人修修道路多好,不知道,要致富先修路嗎?他孃的,去修什麼水壩啊……
此時,山腳之下,災難卻已經發生了。
這是人為的天災,比起真正的自然災害來,聲勢要小的多。
當然,駐紮在岸邊的高句麗人,絕對不會這麼想。
水壩這東西,只要產生了一處缺口,或是裂縫什麼的,一般來說,形成的結果往往就是整個堤壩的連鎖坍塌。
高句麗人沒那個時間,也沒那個技藝,卻修補損傷,保持大壩的完整。
而當潰堤發生的時候,大多數人都已驚醒,但已經做不出多少反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