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父看《周易》,別的聖人出於好奇,也會
觀摩一陣,從而發出評價。
六耳腦海中浮現出古怪的想法。
只是他不知道,周玄書中的聖人,通常都是那位儒家至聖,跟洪荒的聖人沒有半點關係。
透過這句話,六耳算是明白了。
《易經》是講授天地大道,也就是世間客觀的規律所在,其表現形式變化多端,上下無常,陰陽轉化。
結合師父傳授給他的數學語言。
若陰為‘0,,陽則為‘1,。
若下為‘0,,上則為‘1,。
若靜為‘0,,動則為‘1,。
如此,便能初步建立一方世界。
六耳突然發現,自己距離無龍心法中的締造世界,似乎更加接近了!
至於締造世界法則的方法,書中也一併記載了:
「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像其物宜,是故謂之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繫辭焉以斷其吉凶,是故謂之爻。」
簡單來說,聖人見這世間萬事萬物過於繁雜,因而將萬事萬物的所有形態歸納為了八個基本卦。
這些卦象用以象徵萬事萬物的形態,世人稱之為‘象,。
聖人並將天下一切生靈演化以及其中無數種變化,製成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以顯現一切動作的常態。
這無數種變化,系之以辭,判其吉凶,斷其陰陽。
最終稱之為「爻」。
弄懂一切卦象和其變化,就能初步進入程式設計,創造世界,締造法則,成為世間的主宰者。
不過,書中很快又提醒了一句:「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
這句話,告訴編制世界法則時,不可拘泥於一個法則在固定場景的用法。
在創造新世界的時候,為了實現某種功能,往往需要結合目標當前的狀況,上下指令之間的關係,才能讓天地法則穩定執行起來。….
當個程式設計師,也不能太過死板。
「呼……」
看了大半本《周易》的原文,及師父的註解。
六耳突然發現,自己好像對創造世界,有了全新的感悟。
好像……
締造一個全新的世界。
也不是什麼難事。
不過還有一些問題,亟待他去解決。
那就是他即便創造了一個全新的世界,如果太過天馬行空,不合常理,哪怕其中的法則編制得再怎麼精妙,被困在其中的人也會一眼看出這個世界是假的。
但如果創造和這個世界相似,那麼他必須按照這個世界的大框架來創造世界,許多天地間的法則就無法變動,否則就創造出一個穩定的洪荒世界。
所以。
他創造的世界,一定要介於合理和不合理之間。
合理,便是他創造的世界,合乎大多數人的想象,不能一眼被人認出這是個偽造的世界。
不合理,自然是要讓他掌控儘可能多的法則之力,如此才能用法則來碾壓對方。
「但創造世界,需要的知識浩如煙海,我所學的東西,還是太過淺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