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沈環百般推脫,南宮不語只得轉身告辭出門,緊急聯絡別的千戶去了。
待南宮不語離開之後,沈環不由得再次走入自己公事房的內室之中,開啟了暗櫃,取出了小木盒。
今日,既然南宮不語要帶領手下前往徐府捉妖,那麼,整個北安平司上下,豈不要為之一空?自己若這個時候前去詔獄投毒,豈非萬無一失?
然而,沈環拿起小木盒看了一看,還是將木盒放入了暗櫃之內。
他回到簽押房中,再度靜下心來,仔細思量了一番之後,更是打消了這一份投毒之念。
他也並不是存心要違逆晉王的心意。他之所以會放棄投毒,恰恰是深思熟慮的結果。
事實上,自從晉王被加封為七珠親王,又實掌三部之權後,他已經多次向晉王表明了心跡,他要從此投身於晉王府的麾下!
沈環執掌青衣衛近二十年,想要籠絡他的皇子不勝列舉。當年的楚王、太子、韓王……甚至於是當年的晉王,都曾向沈環明裡暗裡,表明了籠絡之意。然而,當年的沈環,對這些皇子們的熱情招攬,卻是全都一一拒絕,在他心中,整個大乾天下,只有一個人能讓他忠心不二,那個人就是大乾的天子李重盛。
不過,歲月悠悠,世事多變,如今,皇帝已老,皇子之間的爭鬥與傾軋,已到了公然明斗的程度!太子被廢、楚王被囚、韓王被殺,現如今,真正能有實力接任大寶、問鼎江山的皇子,只剩下了趙王、魏王與晉王。
皇帝不管再如何英明神武,總有一天也會離開這個人世,因為皇帝畢竟也只是一個凡人。沈環想明白了這一點之後,也不得不為自己的將來開始謀劃。
原本,沈環最想投靠的是三皇子趙王李義。就算趙王平素不喜朝堂瑣務,又身為大乾神王閣副閣主,已沒有接任皇位的資格,然而,趙王畢竟是趙王,有了趙王作為靠山,將來不管是哪一位皇子登基,他相信也無人能撼動他青衣衛都督的地位。
可是,趙王性情孤傲,向來眼高於頂,對於自己好幾次主動表明心跡,卻沒有任何回應。
顯然,人家趙王根本看不上他。
於是,沈環又把目光望向了魏王李縝。
可偏偏這個時候,宮中已多次傳來訊息。魏王李縝在皇帝面前,已多次為南宮不語美言,魏王御前所陳奏之語,亦不無溢美之詞。依照這位“鐵面王”平時的心性,他能在皇帝面前多次為一個人美言,那他自然是將這個人視為心腹了。
看來,魏王李縝也沒有看上他。
而令沈環最為頭痛的是,趙王與魏王非但沒有看上他,而且還不約而同地看上了他的敵人,南宮不語與徐恪!
留給沈環的選擇已然是不多了。
這一次,皇帝連發明詔,對晉王李祀大肆封賞,非但擢拔了李祀的親王爵名,更是破天荒地給了他三部的實權。於是,沈環將心一橫,只得將他未來的全部身家賭注,都押到了晉王的身上。
可是,自己才剛剛投身於晉王麾下,這位“新主子”就派人給自己送來了這樣兩個難題。
很顯然,晉王這是在考驗他,也是在試探他。
然而,他依然還是放下了那個小木盒,放下了那一顆“眠花丸”,放下了那一份投毒之念!
他並不是不敢下毒,而是,他心中清清楚楚,他若真的照此而為,非但他自己要倒黴,對於晉王也沒好處!
因為,皇帝並不想讓徐恪死。
恰恰相反,沈環在聖旨中,已清清楚楚地讀出了皇帝的心思。皇帝非但不想讓徐恪死,而且,旨意中,對徐恪還是滿滿的愛護之情!
誠如一位慈父,愈是對自己的孩子愛之深,就愈是對他責之切!
皇帝在旨意中,對徐恪的責罵和訓誡,不可謂不嚴厲,然而最後的處罰,也只是將他先行關押,一切等候審讞定罪。
皇帝在詔書中明明已對徐恪定了罪名,又何須再行審讞定罪?而且,若換作是別人,犯下了如此滔天大罪,哪裡還能容你活著?!
沈環畢竟已陪皇伴駕二十餘年,他只需稍稍一想,立時就已明瞭皇帝的深意……
皇帝的意思其實很簡單,先把你徐恪關一關,等過了風頭之後,自會把你給放出來。
是以,這個時候,自己能遽然去詔獄中投毒,讓徐恪來一個“暴病而亡”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