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東宮時,朱見濟繞了個路,去了一趟奉天殿左側的文樓。
文樓,又名文淵閣。
是內閣辦公的地方。
文淵閣裡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
可以說是整個大明王朝留給後世最大的文化瑰寶。
朱見濟忽然想起它了。
番薯後遺症導致的大朝會事故,內閣輔臣們紛紛請假回家。
今日文淵閣空蕩蕩的。
只剩幾個吏員在當值,有點冷清。
陳循出任戶部尚書後,罷了之前權兼的內閣輔臣之職,再隨著王文駕鶴,當下內閣輔臣中,已無人在六部中樞權兼他職。
所以這個時期的內閣,又恢復到了永樂時期。
內閣就只是內閣。
內閣獨大、閣部兩厭的局面更不可能出現了。
吏員看見太子駕到,急忙跪地行禮,因內閣輔臣一個不在,沒人主事,吏員們心裡惴惴,聽太子殿下說來看看藏書,才放下心來。
引著朱見濟走進藏書殿中。
朱見濟推開門,入眼便是一排排的碼放整齊的書本,分門別類,羅列有序,琳琅滿目,千年文化沉澱出的厚重感撲面而來。
朱見濟內心升起自豪。
是的,這裡放的只有一本書。
聚集了中華上千年文明結晶的書。
永樂大典!
永樂大典的正本在後世失蹤了,存在於世的僅有8000冊抄寫本,後人推測可能是嘉靖皇帝死的急,沒時間了,就用正本陪葬。
可惜,用先進技術探測了嘉靖皇帝的陵寢,積水很嚴重。
如果永樂大典正本在嘉靖墓中,基本上完了。
朱見濟深呼吸一口氣,行走在書架間,看著這一本本散發著墨香的書,彷彿看見了千年文化河流的脈絡。
這是觸手可及的歷史!
嗯,我朱見濟絕不會讓如此文化瑰寶被嘉靖這個不肖子孫給禍害了。
不對。
嘉靖不是老子的子孫。
還好還好。
但還是要提防自己這一脈的後人中出現這種好大喜功的修仙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