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老人都喜歡講故事,有些是往事,有些只是故事,偶爾重複卻不自知,師藍卻總是樂此不疲的聽著。
講多了,部分故事就串聯起來成了兩個人的人生。
阿爺小時候父母雙亡,跟著大哥喬田大四處奔走,乞討求生,直到唐末戰爭爆發,兩人參了軍,才勉強過上吃飽飯的日子。大哥在一次戰鬥中替阿爺擋了一刀,離開了人世,而後阿爺每次戰鬥只求一死,反而因功成了百夫長。
阿婆從小就被賣進了將軍府,跟著將軍府的大小姐讀書識字,哪怕戰亂年間,依舊過著平凡的幽居日子,直到將軍因功封邑大林城,本該作為大小姐陪嫁丫鬟的她,被將軍賜給了阿爺。
阿爺無心做官,離開行伍後,進了大林城的深山中當起了樵夫,阿婆憑著早年在將軍府學到的手藝,織起了粗布,自此便是半生。
……
其實師藍聽不懂,哪怕阿婆教了她很多話,她也還是不懂,她只是默默記下,就像當初記下大師兄和小花籃的點滴一樣。
不到一個月,師藍有了正常小孩的心智,學會了跟兩位老人進行簡單的交流,比如,“阿爺,阿婆,我吃飽了”,“真好吃”,“餓了”。
每字每句都包含了一份笑容,師藍模仿的特別認真,當然這大部分都離不開吃食,兩位老人不禁感慨“民以食為天”都刻到骨子裡了。
重複的在山裡生活一月後,阿婆背起了一籮筐的積好粗布,帶著師藍進了城。
一路上和村民閒聊,有時一兩句,有時一站就是半個時辰,帶著草帽的師藍就靜靜站在一旁,不吵不鬧,雖然村民已經見慣了師藍模樣,但“乖巧”一詞依舊讚不絕口。
只是有人靠近想要捏捏師藍的小臉蛋時,師藍才會用手壓著草帽躲避到阿婆身後。
進了城,兩人沒有去布莊,而是徑直到了將軍府後門,看門的見是熟人,一番寒暄後,便任由兩人進入。
師藍隨阿爺來過這裡送柴,卻沒有進去過,從漸漸熟悉的世界一下子步入陌生的環境,師藍的眼睛再次睜大,晶瑩的一簾水,漣漪不斷。
這是師藍見過的最精緻的世界了,房屋,花草,山石,道路,每一處都無法想象的精美,讓她本就詞窮的大腦瞬間空白,只是成了簡單的留影機。
阿婆帶著師藍走過九曲十八彎的亭臺迴廊,來到了將軍府深處。
早有下人通報了兩人的到來,不遠處走來三人,為首老人步履蹣跚,卻精神氣十足,和藹可親,見到兩人後,滿臉褶皺笑成了花。
阿婆見到來人,拉著師藍快步走到近前。
“小青啊,你可算來了。”
“大小姐。”
兩位老人的手激動的握在一起,一陣寒暄後,終是提及了師藍。
“小青呀,聽說你收養了位女娃,便是她嗎?”大小姐說著,便要彎腰摘下師藍的草帽。
師藍習慣性的壓著草帽躲到了阿婆身後的籮筐下,扯著阿婆的衣角,低著頭,瞧也沒瞧這位老大小姐。
“沒事,師藍,讓大小姐瞧瞧。”阿婆將師藍抱起至身前。
“哎喲,好可愛的娃兒,竟是如陶瓷般。”大小姐輕捧著師藍的小臉蛋,連輕捏都不忍,生怕一碰就碎。
新生與將故之間的面板觸碰,似有一生匆匆而過,指間縫隙,抓不住時光。
大小姐輕輕撫摸,笑容中竟泛著晶瑩的淚水。
“大小姐,您又想起了從前了嗎?”
“是啊,我這般大小時,可比不得這娃兒精緻,你倒是養得比我爹還要好。”
“哎喲,大小姐,您這話可是折煞小青了。”
說話間,大小姐想把師藍的草帽摘下,卻被師藍避開了。
師藍用手極力壓著草帽,因為被阿婆抱著,也無法躲遠,只好側身扭頭看著阿婆。
“沒事,大小姐不是外人。”說著,阿婆伸手摘下了師藍的草帽。
高高紮起的青色髮絲映入大小姐眼簾,老人笑容瞬間凝固,漸漸轉為疼惜之色,手捋一束青絲,腦中自動補全了棄子的故事。
師藍從大小姐的目光中看到了熟悉的情緒,最初遇到阿爺阿婆時也是這般,能透過一直達內心的溫柔。
親近之感油然而生,師藍伸手去摸了摸大小姐的臉頰,面板如樹皮粗糙褶皺,卻依舊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