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七年春,明帝國北方下了一場雪,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皇宮裡,朱棣動手打起兩兒子,是因為父見子未涼,抽出七匹狼?還是因為父子戰鬥升級,帝王動手不動口?成淵吃了一驚,他是見過朱棣打人的,下手之狠,令人髮指。
趙王與漢王做事糊塗,但是平日裡並不跟朱棣叫板,歷史上朱搞燧與朱高煦還是在徐皇后去世才明目張膽開始忤逆的。
朱棣養了兩個忤逆子,一個窺探太子位,一個趁著朱棣生病,要朱棣的命。
但這還不到時候吧。
成淵道:“陛下早朝說了什麼。”
“尋命居北京,詔有司,政務皆啟王后行。”
“說人話,成親後不會說人話啦。”
“陛下讓趙王去彰德就藩,但是趙王並不願,陛下便命趙王,暫居北平鎮守,他還是不願。”
論理,朱棣待朱高燧十分的好,只不過後來最想要朱棣命的也是朱高燧。
成淵見自己家的兩個女人在那裡聊著八卦,便對楊賢之道:“我不是女人家家有本,不喜聽流言,下次別講與我。”
楊賢之頓時一副師父竟是這種提起褲子不認人的做法,誰剛才聽得津津有味。
成淵將衣服換好,又提筆書寫新的成氏之學內容。
今年二月,上官雲是要去準備縣試的,提起此事很丟人,這學生竟是縣試數次不中的。
對於這學生,成淵只求他能在過了縣試,四月準備府試,八月有資格參加院試,拿到秀才便可。
成淵欣慰的宋敬,有秀才在身,三年後進行大考。
正是春旱,江南雨來的恰是時候,受到百姓的歡迎,從清晨至現在,淅淅瀝瀝的雨水沖洗江南的屋簷,彷彿將應天重新換洗,春耕的百姓眼睛似乎明亮許多。
至少此刻成淵眼睛很亮。
作為城外千畝地的倡導者,他此時倒無高高在上,石開端著草料在樹下餵牛。
對於旁邊種辣椒的農戶,成淵叮囑道:“很是珍貴,不可糟蹋。”
那位農戶溫和的笑笑,在他的眼中,鎮國公應該是高高在上,官員都是如此。
但這位鎮國公竟與他人不同,說話和藹親切,今年他們家的三畝地也被規劃進這試驗田中,但他並不擔心,這田地還是自己的,只不過鎮國書院的農學生指導如何做肥料,如何收割。
..................
正值晌午,馬車在朦朧的煙雨中賓士而來,後面還有幾騎武夫打扮。
馬車在鎮國書院停下,上面下來一魁梧中年人,此人正是朱棣。
成淵頭戴草帽,身披蓑衣,在試驗田間將稻秧仔細記錄,並未注意官道。
即便是下著小雨,成淵的額頭也是汗水。
因為百姓種糧是第一大事,吃不飽,便是災荒。
為了將百姓動員起來,應天城外的農田都被成淵規劃登記。
古代產糧低,因而種田並不是說說便可。
“這一隴都是去年穀穗較大的,單獨種植,趁著下雨,要快,不然等到春雨結束,便吃不到多少水分。”
成淵翻看去年的耕地時間,以及漚制肥料。
下車而來的朱棣聽到成淵這話,心中不由感慨,對成淵刮目相看,沒想到他親自下田,經驗豐富嘛。
“俺原以為你對種地一竅不通,平日裡都是胡扯,不曾想你還懂得春雨潤苗。”
“你才胡扯呢,本公這些都是從農戶那裡討來的經驗。”
成淵抬起頭道:“大哥,你是哪個村,陛——您怎麼來了。”
朱棣身後跟著黃淮,解縉,朱能和張玉,還有最不想見到的丘福。
“爹來看看你。”朱棣蹲在田壟,笑著道:“當年,爹跟你娘在鳳陽待時見過百姓耕種。”
你當爹當上癮了……成淵指揮農戶與手下將青草,以及去年的塘泥,牛糞羊糞攪在一起。
大明沒有化肥,科學院此時還不知如何研究,這草糞土糞便是最佳,播種時翻在地中,來增加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