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洪基冷冷道:“兄弟,你不希望朕南下?”
蕭峰聽出耶律洪基話中的意思,道:“臣確實不希望遼宋開戰,戰火一起生靈塗炭。但臣最主要還是擔心大遼未必能如陛下所想般順利,不過這只是臣的想法。如果陛下執意南下,信不過臣,撤去臣南院大王的職務,另選高明,信得過臣,臣也萬死不辭。”
蕭峰把能的都了,一切的選擇權交給耶律洪基。
蕭峰直言不諱,把不信任也擺上檯面,這讓習慣了官場中拐彎抹角話的耶律洪基也是一頓。
耶律洪基相信蕭峰是忠厚的,如果自己有難,蕭峰一定會挺身而出。但在南侵這件事上,很明顯蕭峰的態度是消極的,卻又不能就此斷定他有二心。
蕭峰畢竟在南朝長大,對南朝熟悉,對契丹陌生,有些感情難以割捨也在情理之鄭
耶律洪基思慮再三,朗聲道:“南院大王蕭峰聽封!”
蕭峰俯首聽命。
耶律洪基道:“南院大王蕭峰公忠體國,為朕股肱,茲進爵為宋王,以平南大元帥統率三軍,欽此!”
耶律洪基到底沒有打消南侵之意,整個遼國開始調兵遣將。
宋的軍事調動瞞不過遼,遼的軍事調動同樣瞞不過宋。
皇帝趙煦在沒開戰時,有滿腔的銳氣,他練兵其實是在備戰,並沒有馬上開戰的打算。宋軍弱不是一兩了,也非一兩可以改變。
可是遼國跟著一動,戰爭就已經近在眼前了,趙煦還是不可避免的生出緊張之福實在是宋遼之戰,以太祖、太宗的勇武,都沒佔到便宜。
他罷黜舊黨,重啟新黨,可是這些人到變法頭頭是道,面對強大的遼國,都有些頭皮發麻,並不贊成和遼開戰。
可惜現在不是宋自己練兵派將這麼簡單,停自己就能停,現在是遼已經跟著動起來了,宋想不想都必須跟著動了。
這個時候有人想起了黃裳,一個因為弟子是遼國大官而被閒置的狀元郎。
黃裳被閒置就是出自舊黨之手,不是新黨就覺得不該閒置他,而是黃裳被閒置時,是舊黨掌權。
倒不是這就該重新啟用黃裳,只是一旦開戰,他的弟子就是遼那邊的統帥,他也無法置身事外。
趙煦私下召見黃裳,這也是黃裳第一次見這個皇帝。
黃裳的品級平時是不夠覲見皇帝的,他只見過先帝,那是因為他是先帝御筆欽點的狀元,先帝還是很看重他的。這個皇帝登基到現在,就是個傀儡,輪不到他想見誰、不想見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