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折戲,是這出戏裡,最為讓人糾結的一折。
見妻!
就是楊四郎聽聞自己的夫人也在後帳,於是就要去見一見這個苦命的女人!
而這一折戲,是《四郎探母》中最讓戲迷們津津樂道而且討論最多的一折!
因為結果是很明顯的,楊四郎見了妻子一面,最後還是狠心的撇下了妻子,一個人回到了番邦!
這樣的結果,對於楊四郎這個人的品行有著非常大的傷害,甚至有一段時間,在演出《四郎探母》這出戏的時候,就將“見妻”這一折給刪掉了,直接就不演了!
】
就算是現如今的不少劇團,也很少演出《見妻》這一折,而且《見娘》和《哭堂》竟然都放在了一起,時間非常的短!
但是,《四郎探母》這出戏裡,雖然《坐宮》足夠精彩,名氣也足夠大,但是論到這出戏的戲核,還得是《見娘》《見妻》《哭堂》這三折戲!
因為這三折戲才是這出戏的靈魂之所在,也是這出戏為什麼能夠流傳到如今的所在!
首先,《見娘》,這是這出戏最根本的東西,《四郎探母》就是為了回來探母的!
而《見妻》這折戲,如果刪掉的話,就顯得整齣戲少了那麼一絲人情味,而且顯得劇情虛假!
《四郎探母》這出戏的核心是什麼,講述的其實就是在戰爭背景下的親情倫理悲劇。
而《見妻》這一折,則是把這出戏一下子推上了高潮!
《見娘》只不過是一個鋪墊,而《見妻》則是讓楊四郎內心的煎熬達到了極致。
番邦有鐵鏡公主,一十五載悉心照料,而且還為他傳宗接代,更是聽說他要回宋探母,二話不說,前去盜令,這樣的恩情,楊四郎怎能捨棄!
而這一邊,四夫人乃是自己的結髮妻子,當真的是情深義重,兩人少年夫妻,如今十五年後重見,更是不忍離開!
這種劇烈的戲劇衝突之下,才讓人對《四郎探母》這出戏鍾愛這麼多年!
《四郎探母》這出戏,好就好在他的人情味上。
在遼宋交兵的殘酷背景下,劇中人首先考慮的全都是親情。
這也是這出戏能夠長演不衰的魅力所在。
當初兩狼山一戰,楊令公被困,蘇武顯化牧羊老人,給了老令公兩個警示:蘇武廟中李陵碑。
意思是你要麼做蘇武,持節不改便要受盡磨難,要麼做李陵,苟全性命便毀了楊家的世代英名。
楊令公老邁,承受不起這些,選擇了自盡。
令公雖死,他的四子,同樣被困的楊延輝,則被迫選擇了李陵的道路。
不過他機智地隱瞞了自己的姓名,一者無損楊家聲譽,二來躲過北國的仇恨報復。
於是,改名木易的楊四郎成功地在北國活了下來,甚至得到了遼國當權者蕭太后的賞識,招為駙馬,與公主結婚一十五載,還有了後代。
日子越安穩,夫妻越恩愛,楊延輝對於故土與家人的思念,就越發強烈。
這種思念不光是思念老母與親人,更有對於結髮妻子的思念。
這一點楊四郎是不會對妻子鐵鏡公主開口的,很大程度上也不會明著對觀眾說的。
然而冰雪聰明的鐵鏡公主猜到了這一層。
大家想一想,如果回宋營僅僅是看母親,公主怎麼就那麼怕他不會回來?
女人的直覺告訴公主,他在宋營有原配夫人,那兩口子見了面,可能就真的難捨難分了,自己這邊就要守活寡一輩子了。
當然這一點公主也是不會開口告訴駙馬的,兩個人的心思都在不言之中。
鐵鏡公主是女中豪傑,在問明情況後,她選擇信任她的丈夫。你說你會回來,你就一定會回來,而我會不惜一切代價地支援你。
金批令箭那是軍中法度,就算是太后親閨女去騙取,也是冒著極大風險的。
而《四郎探母》的最高潮,就是《見妻》這一折。
楊四郎見到了結髮妻子四夫人,確實是難捨難分。
但選擇了四夫人,意味著拋棄了有情有義,不顧一切來支援他信任他的鐵鏡公主。
無論怎麼選擇,對於他,都是痛苦萬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