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字文長,前世為三國時期蜀漢名將,深受劉備器重。
入川時,數有戰功,升牙門將軍。攻下漢中,拔為鎮遠將軍、漢中太守,成為獨當一方的大將,鎮守漢中十餘年。劉備即位後,拜鎮北將軍。隨同諸葛亮北伐,拜涼州刺史,封都亭侯,曾在陽溪大破費瑤和郭淮。打算親率兵馬由子午道襲取關中,仿效韓信故事,與諸葛亮會師潼關,遭到謹慎的諸葛亮反對。
前世其人作戰勇猛,性格孤傲,卻與長史楊儀不和。
諸葛亮死後,兩人矛盾激化,相互爭權,魏延敗逃,為馬岱所追斬,並被夷滅三族。
在前世無論是正史還是演義裡的魏延,相對來說能力絕對算得上是出眾。不管是武力還是膽略,堪稱一流。演義當中對他的描述相對弱化了很多。可實際上,魏延的能力不低,而且也非常忠誠,只是對權力的渴求太過濃郁強烈。
武侯在世之時尚可壓制與他。然而在其身死之後,偌大蜀漢幾乎無人能夠壓制魏延,武侯生前留給後主劉禪的輔臣,卻只能為輔臣,而不能也無力去掌控全域性。蔣琬、費禕,向寵等,都沒有支撐起整個蜀國的能力。哪怕是武侯生前所寄託的姜維,無論是拿資歷或者威望都不如魏延。
在這等時候魏延的小尾巴在無人壓制的情況下翹了起來倒是在情理之中了,皆因蜀漢後期,人才凋零,其實很大的原因便在諸葛亮的無論大事小事皆事必躬親上。魏延一死,也代表著蜀漢最終的沒落!
而今的魏延雖然在汝南小有名氣,可是相較起來還遠沒有後世的那般的聲望,雖然一直在汝南是一個小小的守城將,有時心中有怨懟,卻決計不至於灰心喪氣,因為魏延相信在冥冥之中,有一些因緣際會的因素,他召集了自己這些時日聚攏的親信,魏延此刻心裡極度的緊張,但看上去卻很平靜,只因為他曉得接下來他要做什麼事情。
魏延環顧這三十餘兵士,沉聲道:“我有重任與爾等,能否竭盡全力完成?”
眾親信聞言皆面面相覷,有人抱拳道:“將軍直言便是。”只見魏延拔出鞘中長劍狠狠地插在地上,雙眸眯起緩緩道:“我欲大開守門,獻城給曹軍,諸位若是布依可憑此劍將我人頭取下獻給袁公路。”魏延說罷,眾人大驚不已。著實是猜不透魏延為何有此打算。
“將軍此舉何意?”
“暴袁無道,苦我等久矣。我等日日餐食皆為磐石般堅硬的麵餅,城外曹軍日日食肉,爾等不聞?”
“……”
“我等袍澤,傷罷卻得不到醫治,只得苦苦等死,命也?”
“在座諸位論能力,哪一個不是勝任裨將校尉的主,最次也可擔當曲長,可是我等在此與大頭兵有何兩樣?袁家識人不明,任人唯親,將我等生死置之度外也便罷了,我等參軍不過為家人安穩又一餐飽飯,然糧餉數月未發,主將以上在此刻依舊山珍海味,豈不令人憤恨?”
魏延的話語炸響在場間每個人的心裡,是啊,這樣的主公我等侍奉在身邊,圖什麼?
魏延見眾人模樣,心中一喜,思付煽動的七七八八了,大手一揮道:“我欲斬殺督戰隊,取其主將人頭,大開城門獻給曹軍,你等若是認同便與我歃血,若是不肯就拔出這長劍取我人頭於袁賊,你等意下如何?”
沉默片刻,三十餘人個個單膝跪地,抱拳道:“追隨文長將軍。”魏延大喜,拔出長劍,持膝折斷,以斷劍與眾人歃血為誓,如有違背天地難容!
而後,魏延面露定之色,“常言道,良禽擇木而棲,大丈夫生於世上,當仗三尺劍,建不世功業,諸位建功立業,就在當下!”眾人皆是一怔,再看向魏延的目光,便顯得不太一樣,這是一個極有雄心壯志的傢伙,哪怕在大將橋蕤身上也體現不出的氣質來。
想到這裡,當中有兵士輕聲道:“將軍所言,正合我等心意。”而今我等雖然只有聊聊數十人,然有文長這等勇將在側,區區一個督戰隊,又算得什麼?
魏延拉住那人的手道:“我等今後如何,皆繫於一身。大丈夫建功立業,便在今朝。”隨即開始商議事情。“此事極為兇險,常言道,富貴險中求,咱們以後的榮華富貴,就看有多大的膽氣,可敢隨我冒險?”,“將軍尚不懼,我等有何懼之?”魏延聞聽大喜,隨即眾人穿著甲具,持兵刃,魏延身披鐵胄,手握鳳嘴大刀,率領眾人浩浩蕩蕩就往督戰隊所駐紮的地方去了。
方經過大戰一場,這督戰隊哪還有半分力氣,皆在沉睡,鼾聲如雷。趁著這麼個功夫,魏延帶著人,悄然進入駐地。“馬德,咱們和這督戰隊比起來還真是後孃養的。”當中一兵士見內中規模,低聲罵道。
“噤聲!”魏延眼睛一瞪,輕聲道:“切莫發出太大聲響,莫要驚動了這些狗賊。”魏延瞪了那人一眼,躲在一座帳篷後,仔細打量周圍的情況。
魏延觀察環境之後,,“咱們兵分兩路,四處放火。”依著魏延的命令分成兩路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