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邊的晉王朱棡笑道:“大哥何以良多感慨?”
朱雄英代替自己父親說出言語:“三叔,你說我們大明天家,使這些百姓背井離鄉,遠離故土,是對是錯?”
晉王朱棡一愣。
他張了張嘴,也未說出個所以然來。
朱雄英苦澀道:“有人做了一輩子惡事,只要做一件好事,就能立地成佛。”
“而有人做了一輩子好事,只要做了一件惡事,便永墮墜獄。”
“如今看我等移民山西,填陝甘四川是惡事,但百年後,二百年後在看,我大明移民山西,是好事……”
朱雄英指著那些排隊領取移民安置費用的官吏身後,那旗杆上飄揚的紅色五爪龍旗。
“日後他們但見到紅旗飄楊,大槐巍然處,就像是到了家鄉……”
朱標聞言,寬潤臉上帶著古怪表情。
“只是人生若白駒過隙,有的人,再難以相見了……”
說著朱標轉過身來,吩咐道:“準備車架,馬上去西安吧。”
晉王朱棡大驚,忙問道:“大哥,飯都不吃一頓就走?”
……
告別晉王朱棡。
朱標和朱雄英等人,星夜兼程,往陝西趕路。
元代取得中原後,山西因為不再是邊關,而成了大元帝國腹地,所以老百姓尤其多,人丁興旺,但同時也導致這裡富者阡陌縱橫,貧者無立錐之地。
為了不打擾沿途官員,朱標命令隨行車架,偃旗息鼓,不擾民扣關,錦衣夜行。
這一日,夜色已濃,負責保衛朱標的千戶蔣瓛前來稟報:“太子殿下,前方到了一處驛站,臣打聽得知,周遭五十里內無人煙,是否在驛站落腳?”
朱標回頭,見朱雄英也很是疲憊,點了點頭。
蔣瓛當即前去安排,很快將車馬安頓好。
這一次,朱標前來邊關各地視察,隨行只有兩千餘人,後續還有大量的車馬物資輜重,走水路或者陸路,先行運送到了即將去的地方。
同時, 負責各地科舉考試的國子監,太學翰林,生員,也都從南京太學出發,前往北京,西安,成都三地。
這驛站本就是元時驛站,常有商旅往來,逐漸形成一個小砦,居住有百姓幾十戶,數百人口。
兩千多人帶來,也很是熱鬧。
眾人在驛站後的馬廄安營紮寨,又燒水起鍋,打水來為朱標和朱雄英洗漱。
因為舟車勞頓,朱標與朱雄英都沒有太多胃口。
朱雄英見驛站外有許多本地孩童,皆穿著破破爛爛,倚靠著木馬兒,挎在驛站門外這裡看看哪裡瞧瞧,摸摸隨行軍兵的高頭大馬,或是摸摸那華麗的車架銅飾。
因為朱標有言在先,錦衣衛們沒有驅趕孩童,還拿出身上所揣著的糖果等,分給這些孩童,與他們親近。
朱標感觸良多,道:“雄英,你換上便服,隨爹去這村中走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