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宅子最近弄得差不多了,裡面的新傢俱也在陸續運回來,再晾上一個來月就可以搬進去住了。
這些日子家裡的男人晚上輪流睡在新宅子裡看守,大林、二林幾個孩子特別喜歡這個任務,他們巴不得每晚都睡在寬敞的新宅呢。所以沒過多久,姚老爹乾脆把晚上看守新宅的任務交給了幾個大孫子。
外面的荷塘已經開始蓄水,門前的鵝卵石路也鋪的差不多了。因為新宅子離村外的官道近,他們家乾脆僱人開出了一條通往官道的小路,上面鋪上一層沙礫,照樣用碾子碾過幾層弄得平平整整的,雖然不能跟城裡的青石路面比,可也差不到哪裡去,而且下雨的時候走在上面不會泥濘。
最關鍵的是,等搬了新宅,以後他們家人趕著牛車進出,都不用再從村子中間那條路上穿梭而過,惹得鄉鄰動不動盯著他們家瞧稀奇,這種被人時時盯著的感覺實在不美好。
張子彭果然叫人送來了一批藕種,還帶來了兩個田莊裡種藕的匠人,順便教他們在荷塘裡怎麼種。
這片荷塘之前已經引了河裡的水過來,上樑的時候,還是張掌櫃提點了幾句,他們才知道應該把水先放掉,裡面的淤泥也過了幾遍,現在種起來剛剛好。
蓮藕是個新鮮東西,種的時候,除了姚家人,村裡很多人也都跑來看稀奇,姚鐵柱等人本就是莊稼漢,直接脫了鞋子跟著匠人下去種,等他們學會了,往年就可以自己留種自己種藕了。
姚老爹在岸上先是看的興起,一會兒挽起褲腿就要下荷塘,眾人攔不住,索性依了老爺子下去湊熱鬧。
人多力量大,很快蓮藕全部種好,兩個匠人又對後面如何護理、放水,細細囑咐了一遍,才帶著姚家人送的厚禮告辭離開。
接下來的日子,大家跟伺候月子一樣精心伺候著這片荷塘。終於,在見到淤泥裡不斷鑽出的細細的尖芽時,都鬆了一口氣,成功了。
隨著藕芽漸漸長高,荷塘裡也開始慢慢往裡面蓄水。果兒看著這片荷塘逐漸成型,覺得該準備魚苗了。
荷塘本來就不大,今年又是剛剛開始,魚苗就不打算多放,一、兩簍就可以了。
河裡就有小魚苗,找幾個地方撒下幾個編織細密的簍子,幾天下來,河裡的小魚小蝦米倒也撈了幾簍子。
果兒一看差不多了,就叫堂哥們撤了簍子,把裡面的小蝦米都單分出來餵了鴨子,剩下的魚苗再慢慢放入荷塘。
等這片荷塘養成的時候,就要有專人看管起來才好,畢竟在這一帶種蓮藕、弄荷塘是個新鮮事,過一段時間等蓮花開出水面,小魚也長大一些時,萬一有人過來搞破壞怎麼辦?
所以姚家人特意在荷塘邊蓋了一座小茅屋,準備僱人住在裡面專門看管荷塘。
給茅屋加頂的時候,姚老爹突然發話,屋頂要鋪上瓦片,就用家裡蓋房剩下的那種。
大家都有些摸不著頭腦,蓋這種小茅屋哪裡值得用上瓦片,難不成是老爺子打算住裡頭親自看管?
疑惑歸疑惑,幾個兒子還是依照老爹的話去幹,等加了瓦片的小茅屋蓋好,姚老爹親自進去檢視了一番,接著指揮兒子把裡面的火炕、灶頭一應都弄好了,還放進去幾樣舊傢俱。
這樣的屋子長期住下來過日子,都沒有一點問題。
姚老爹:“就叫南頭你們李伯看著吧。”
眾人恍然明白是怎麼回事了,感情老爹這是特意給他的老夥計準備的屋子。
姚老爹口裡的李伯也是上姚村人,比姚老爹年長几歲,倆人從年輕的時候就是鐵哥們,現在頭髮都變得花白,兩人還時不時湊到一處聊個沒完,算是多年的老夥計了。
李老頭年輕的時候也是個開朗的性子,可惜這一生諸事不順,日子過得太辛苦。好不容易娶了個媳婦,生第二胎的時候難產,留下襁褓裡的兒子跟才三歲的女兒就去了。
媳婦走後,李老頭沒錢續絃,也不願意,怕娶的新媳婦對自己這對兒女不好,就一個人拉拔著兩個孩子艱難度日。
兒子養到六歲的時候卻意外夭折了,女兒倒是平安長大,因為沒有兒子養老,便招了個上門女婿。
那女婿為人忠厚老實,李老頭養老就靠得住了,姚老爹當初還為老夥計高興過。
可惜天不遂人願,有一年冬天女婿跟著村裡人去外面打工的時候意外死了,女兒當時正挺大著肚子快要生了,聽到這個噩耗情緒激動,又是難產,後來生下一個兒子也撒手人寰。
村裡人看李老頭可憐,就你一口我一口幫著喂這個倖存的小嬰兒,孩子算是勉強活了下來。
這些年,李老頭孤身帶著小外孫,靠著給人打零工餬口。
隨著年齡漸漸老去,已經沒人肯僱他幹活了,爺孫兩個只能東一家西一家,靠著大傢伙的施捨混日子。